1975年,印度總統F.A.艾哈邁德按照總理I.甘地的勸告,根據憲法第352條第1款宣佈實行的緊急狀態。目的是應付印度國民大會黨(I.甘地派)所面臨的政治危機。

  自1974年起,印度陷入政治、經濟的雙重危機之中。無黨派政治領袖J.P.納拉揚發動旨在推翻甘地政府的“全面革命”(見賈·普運動)。1975年6月12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根據納拉揚的起訴,判決甘地在1971年大大選中犯有舞弊罪,剝奪其國會議員資格6年。反對黨和國大黨內的反對派乘機要求甘地辭去總理職務,並揚言在6月29日發動一場全國范圍的鬥爭。於是甘地決定實行緊急狀態。6月26日,在她的建議下,總統簽署實施緊急狀態的公告。緊急狀態期間,甘地政府不經審訊逮捕約1.5萬政敵,取締瞭印共(馬列)、歡喜道和國民志願團等26個組織,通過不斷修改憲法條文和法令以及頒佈新法令的手段,剝奪公民的基本權利,實行新聞檢查,加強議會權力,削弱法院權力,並推翻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的判決。甘地還親自發佈瞭“二十點(經濟)綱領”,提出打擊偷稅和走私活動、平抑物價、實行農村土地最高限額、放寬進口限制等措施,因而改善瞭印度的經濟情況。但甘地扼殺民主的行徑則使她在政治上失去人心,加上其子S.甘地推行的強制絕育運動和用暴力拆毀貧民窟的做法,最終導致國大黨在1977年大選中慘敗。1977年3月20日,在甘地下臺前夕,代總統B.D.賈蒂宣佈解除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