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見的慢性鱗屑性皮膚病變。俗稱牛皮癬。常反復發作。各種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為多。

尋常型銀屑病

  類型 有以下幾種。<

  尋常型銀屑病 最為常見。皮損初起為粟粒至綠豆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後逐漸擴大融合,邊界清楚,表面覆有成層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可見半透明發亮的薄膜,再刮去薄膜出現散在的小出血點,這是銀屑病特征性損害。皮損可發生於全身各處,以頭皮及四肢伸側多見,尤其是肘、膝關節的伸面,常對稱分佈。多數患者夏季減輕或痊愈,冬季加重(見圖)。

  膿皰型銀屑病 較少見,有泛發性和掌蹠性兩型。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多見於中年。可因銀屑病治療不當或外用刺激性藥物誘發。起病急,發病前1~2日可出現高熱、寒戰及皮膚灼痛等癥狀。皮疹突然發紅,出現密集的針頭至粟粒大小黃白色無菌性小膿皰,膿皰可迅速增多,融合。皮疹常泛發全身。經2~3周膿皰幹涸結痂。皮損成批出現,周期性反復發作,可發展為紅皮病型銀屑病。掌蹠膿皰型銀屑病主要侵及手掌及足蹠。皮損為對稱性紅斑,其上有成群的針頭至粟粒大小膿皰,經1~2周後膿皰幹涸結痂、脫屑,膿皰反復成群發生。

  關節病型銀屑病 除典型的銀屑病皮損外,還伴有輕重不同的關節病變,表現為關節紅腫、疼痛,重者關節腔積液,活動受限,以致關節僵硬、變形。大小關節均可受累,開始以四肢遠端關節腫疼為多見。

  紅皮病型銀屑病 多因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應用刺激較強的外用藥或長期大量內用皮質類固醇突然停藥或減量過快所致。全身皮膚迅速出現彌漫性潮紅浸潤,表面有大量糠狀脫屑。病程較長。消退後常出現典型銀屑病損害。

  治療 輕癥患者以外用治療為主,可選用角質促成劑、角質剝脫劑及細胞分裂抑制劑等,如水楊酸軟膏、皮質類固醇制劑、焦油類制劑、維生素D3衍生物、蒽林軟膏等,可同時配合水療、紫外線光療。但急性期時應禁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系統性的全身用藥,隻有在病情比較嚴重的全身膿皰型、紅皮病型或關節病型,在其他療法無效時才選用。中醫中藥對銀屑病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