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作用的中醫方劑。治療溫病初起,邪在衛分所致風熱表證。來源於《溫病條辨》。因方中重用金銀花、連翹疏散透表、清熱解毒,故名。

  主治病證 溫病初起,邪在衛分所致發熱,微惡寒,無汗或有汗不暢,口渴頭痛,咳嗽咽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等風熱表證;或風疹初起,發熱作癢;或麻疹初起,透發不暢;或痄腮及瘡瘍初起見有風熱表證者。臨床應用以發熱、微惡風寒、咽痛、口渴、脈浮浮數為辨證要點。外感風寒者忌用。西醫診斷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麻疹、蕁麻疹、化膿性皮膚病等病初起,中醫辨證屬風熱表證者,均可應用此方。

  組成用法 金銀花、連翹各30克,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克,竹葉、荊芥穗各12克,生甘草、淡豆豉各15克。共為散,每次18克,以鮮蘆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病重者4小時服1次,日3次,夜1次;病輕者6小時服1次,日2次,夜1次;病不解者,繼續服用。

  原方為煮散,現代多作湯劑,方中各藥飲片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水煎服;作丸劑名銀翹解毒丸,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口服1~2丸(小兒酌減),每日2次,蘆根湯或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功效分析 方中重用芳香清解之金銀花、連翹為君,疏散風熱、清熱解毒、辟穢化濁。臣以辛涼之薄荷、牛蒡子疏散風熱、解毒利咽,淡豆豉、荊芥穗辛而微溫,透散表邪。辛涼之中配入少量辛而不烈、溫而不燥之品,既有利於透邪,又不悖辛涼之旨。佐以桔梗、甘草,解毒利咽、宣肺止咳,竹葉、蘆根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甘草調和諸藥,兼作使藥。諸藥合用,共建疏風透表、清熱解毒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