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盛酒器。又稱方彝。青銅器銘文中,“彝”常與“(尊)”連文,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先秦文獻中的彝為盛酒器的共名。以彝為具體器類名稱始於宋人,但所著錄的實為一種侈口無蓋的簋,其中並有一種長方體無蓋(實失蓋)容器。今稱為“方彝”的器類,基本形制為長方形的口、腹、圈足,腹壁微斜直或鼓曲,有蓋,蓋及鈕皆作四坡屋頂形,方圈足中或有缺口。見於商代晚期中段到西周早期。

右方彝(商代晚期,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商代晚期的彝稍矮,通高為20~30厘米,圈足中間多有缺口,蓋四壁斜直,曲腹者垂腹(見圖)。西周早期的彝較高,在30厘米以上,圈足無缺口,底部外侈作階狀,直腹者器蓋下部與器口交接處出現一段直壁,曲腹者中腹鼓起。方彝器身及蓋滿飾花紋,基本以獸面紋為主題紋飾。較長的成篇彝銘,往往是器內、蓋內同銘。商代晚期的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有一器,形似兩件方彝橫向聯體,因稱“偶方彝”,通高60厘米,通長88.2厘米,腹兩側對生附耳,折肩下腹壁緩曲內收成平底,整體長方形的高圈足四面中間有缺口,蓋頂左右各一鈕,器底中部有銘“婦好”二字。西周早期個別的彝,腹壁兩側對生上揚的象鼻形耳,器內有中壁隔成兩室,或蓋頂和腹壁兩側有棱脊聳出很高,屬於特異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