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病人、醫生、醫務人員和醫療保健機構的社會關係、社會功能及其與整個社會相互關係的社會學分支學科。1894年美國醫學傢C.麥克英泰爾發表題為《醫學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意義》的論文,首先提出醫學社會學的概念。20世紀30年代以後,美國的一些社會學傢進入醫學領域,醫學社會學得到較大發展。1957年,美國醫學社會學傢R.斯特勞斯在《美國社會學評論》上發表的《醫學社會學的性質和狀狀態》一文中,把醫學社會學分為兩個領域:①醫學中的社會學。著重分析健康障礙的病因,社會對於健康的態度方面的差別,以及諸如年齡、性別、社會經濟狀態、種族和部族、教育水平和職業等因素對於某種特定的健康障礙的產生和流行的關系。研究目的主要是為瞭解決醫學問題。②醫學的社會學。主要研究醫學實踐中的組織、角色關系、規范、價值觀念和信念等人類行為的因素,著重研討在醫學領域中的社會過程,幫助人們瞭解醫學與社會的關系。醫學社會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有:①醫學領域中的角色,主要是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行為,包括求醫行為、施醫行為、遵醫行為等;角色關系,包括醫患關系、醫際關系、醫護關系、護際關系、患際關系等;還有角色組織、角色流動和角色變遷等。②醫學與各種社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醫學與政治、醫學與軍事、醫學與經濟、醫學與文化、醫學與宗教等的相互關系。③不同類型的醫療保健機構的組織結構、服務形式和社會效用。

  當代醫學社會學有兩個新趨勢:①研究醫療關系中權力的性質、范圍和起源,以及醫療職業和其他相關職業的關系。②女權主義者更關註在醫療職業關系中,中年女性的被排斥與孕婦的社會權力和地位的下降。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心理、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流行病學方法、實驗醫學方法、臨床觀察方法等醫學方法也越來越多地被引入醫學社會學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