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蟎亞綱前氣門目葉蟎科(Tetranychidae)動物的統稱。因棲居並取食植物葉片得名。又稱紅蜘蛛黃蜘蛛。世界性分佈,已記錄1 200餘種,隸屬於兩個亞科——苔蟎亞科(Bryobiinae)和葉蟎亞科 (Tetranychinae),下分72屬。中國已記載19屬,145種。多數種類體長0.2~0.6毫米,大型種類可達1毫米。。圓形或橢圓形,體色紅、紅褐、黃、綠等色,體側有黑色斑點或斑塊。體壁柔軟,表皮具線狀、網狀表皮紋。前外側各有1對眼。背毛剛毛狀、葉狀或棒狀,一般不多於16對。顎體包括須肢和螯肢,是葉蟎的取食器官。須肢5節,脛節具爪,與跗節組成拇爪復合體,跗節有剛毛7根,其中有1根感棒(背感器)和1根位於端部的粗壯荊毛(端感器)。螯肢動趾針狀,位於由螯肢基節愈合而成的口針鞘內,口針鞘可伸縮。氣門溝發達,末端形狀各異,位於前足體前緣。各足跗節爪具黏毛,爪間突有或無黏毛。足Ⅰ、Ⅱ跗節常有感毛和觸毛相伴而生的雙毛。雌蟎生殖區具褶皺,生殖孔橫裂。雄蟎陽具可外翻,形狀多樣。

  葉蟎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蟎、前期若蟎、後期若蟎和成蟎。幼蟎具3對足,若蟎和成蟎具4對足。每一蟲態之前有一靜止期,蟎體固定於葉片或絲網上,停止取食和活動,準備蛻皮。

  葉蟎的生活周期短,繁殖迅速,一般數天至十數天完成一代,一年可完成數代至十數代。溫度是影響葉蟎種群數量消長的重要因素,其活動的適宜溫度常隨種類而不同。多數葉蟎喜好幹燥,幹燥而炎熱的氣候往往導致葉蟎的猖獗。葉蟎以滯育型的卵態或雌蟎在落葉、樹皮縫隙、草根、土壤中越冬。滯育型雌蟎體色橘紅,黑斑消失,停止取食。

  葉蟎的繁殖方式為兩性生殖,但也可進行孤雌生殖果苔蟎等種類僅見雌蟎,是產雌孤雌生殖葉蟎屬( Tetranychus ) 等種類具雌雄二性,經交配後雌蟎產下受精卵,發育成雌蟎。葉蟎也可進行產雄孤雌生殖,即未受精的雌蟎僅產生雄性後代。

  葉蟎可憑借風力、流水、昆蟲、鳥獸和農業機具進行傳播,也可隨苗木的運輸而擴散,很多種類在營養惡化時能吐絲下垂,隨風飄蕩。

  葉蟎取食植物葉片,種類不同其食性和取食習性也有區別。二斑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食性廣泛,已記錄的寄主植物達900種以上;柏小爪蟎(Oligonychus perditus)僅取食柏科植物。葉蟎屬的多數種類在葉片的下表面取食並可吐絲結網,而小爪蟎則大多在葉片的上表面取食活動。

  葉蟎是重要的農業害蟎,為害棉花、糧食作物、果樹、林木和觀賞植物。

  常見種類有:①二斑葉蟎(Tetranychus urticae)。體長400~500微米,體寬300微米。黃綠色,體側有三裂形的黑色斑塊。越冬雌蟎橘紅色,黑斑消失。寄主廣泛,是中國北方落葉果樹的重要害蟎,果樹葉片受害後,葉面失綠,嚴重時產生紅褐色斑塊,導致早期落葉,果實品質下降,產量降低。在中國北方一年發生6~7 代。以滯育型雌蟎越冬。②柑橘全爪蟎(Panonychus citri)。體長350~400微米,體寬250微米。體圓形,背面隆起。深紅色,背毛白色,粗壯,著生在毛瘤上。廣泛分佈於世界的柑橘產區,是中國南方柑橘生產的重要害蟎,對柑橘苗木和成樹均可為害,葉片受害後呈現灰綠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落葉和落果。一年發生16~17 代。溫暖地區可全年繁殖為害,其他分佈區以滯育型的卵態越冬。③截形葉蟎 (Tetranychus truncatus)。體長400~500微米,體寬約300微米。深紅色,體側有黑斑。在中國分佈廣泛,為害棉花、玉米、豆類、蔬菜等經濟作物。棉花受害後可減產30%以上,甚至使棉株完全枯焦。在中國南方一年可發生20代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