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羊膜腔位於胎體周圍的液體。隨著妊娠時期的不同,其來源、容量與組成均有變化。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是由母體血漿通過胎膜進入羊膜腔的漏出液,澄清透明。妊娠中期起,胎兒尿液可能成為羊水的重要來源,此時羊水略混濁,並有白色小片狀物質(脫落的毳毛、皮膚細胞、胎脂)懸浮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測定證明羊水時刻都在進行液體交換,以保持羊水量的相對恒定。母兒間的液體交換主要通過胎盤,每小時約3 600毫升,母體與羊水間的交換主要通過胎膜,每小時約400毫升,羊水與胎兒間交換量量較低,主要通過胎兒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及尚未角化的皮膚等,通過這些交換,羊水約每3小時更換1次。母兒間絨毛總面積為12米2,而母體與羊膜接觸面積隻有0.2米2左右,可見羊膜的羊水交換能力相當驚人。

  功能 羊水可保持宮腔的恒溫與恒壓;還可保護母體,避免胎動引起的不適或母體與胎兒組織之間的直接壓迫;分娩時羊水能傳導子宮壁的壓力,促使子宮頸口的擴大,有利於加快產程的進展。

  過多及過少 孕34~38周時約1 000毫升,以後有所下降,足月妊娠時平均約800毫升,若妊娠過期有時可少於500毫升。羊水量不少於2 000毫升者,稱為羊水過多。常常伴有胎兒與母體的病變,約25%合並胎兒畸形(如無腦畸形或脊柱裂、腦脊膜膨出)。多胎妊娠並發羊水過多者為單胎妊娠的10倍。其他母體病變如妊娠合並糖尿病、母兒血型不合都可引起羊水過多。羊水過多的處理,首先要排除胎兒畸形。可應用B型超聲檢查協助診斷。有胎兒畸形者應終止妊娠。若已排除胎兒畸形,則可繼續妊娠,應臥床休息,給少量鎮靜藥等對癥處理。羊水量少於300毫升者稱羊水過少,其處理亦需排除胎兒畸形。過期妊娠時胎盤組織變性,功能減退,常並發羊水過少。臨床上常以羊水量估計胎盤功能,可用超聲檢查協助診斷。妊娠已足月又確診羊水過少,應考慮盡快終止妊娠,產程中需嚴密觀察胎兒情況,若出現胎心異常(正常胎心120~160次/分)都應及時處理以結束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