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畫傢、蘇聯藝術院院士。生於斯摩棱斯克,卒於基輔。1935~1941年在基輔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戰後在母校任教。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歌頌新生活的主題性作品構成瞭她的創作中心,《糧食》(1949)和《春》(1950)先後獲史達林文藝獎金。60年代以後,她在作品中融進瞭濃重的烏克蘭民間藝術風格,強調鄉土氣息和裝飾性,《五月》、《夏天》(1967)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此後,她又畫瞭以主題思想深刻見長的作品《青春》和《無名高地》,,獲得蘇聯畫壇的好評。這兩幅作品代表著雅佈隆斯卡婭在持續探索中尋求到的新風格,以含蓄、耐人尋味的藝術手法,使人對生活作出深刻的思考與理解。

《糧食》

  70年代,雅佈隆斯卡婭對古典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作品中帶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代表作有《傍晚·古老的佛羅倫薩》(1973)和《亞麻》(1977)。前者,畫傢采用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細膩手法描繪古城特有的寧靜與典雅:女畫傢坐在窗口,背朝觀眾,兩扇半開的玻璃窗映出觀眾不能直接看到的景色,增加瞭畫面的層次感。《亞麻》中身穿白色衣裙、體態端莊、表情深沉的婦女,與黃昏時刻美妙的田園景色渾然一體。這類作品被評論傢們歸入新古典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