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1125)由官方主持編撰的宮廷所藏繪畫作品的著錄著作。宋朝始建,即重視開展古書畫搜訪工作。徽宗時,內府收藏日趨豐富,於是將宮廷所藏曆代著名畫傢的作品目錄編撰成《宣和畫譜》,以備查考。《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是姊妹篇,作者不詳,學術界有人認為是宋徽宗趙佶所作,也有人認為是由蔡京、米芾所編。然就書中內容和文風考察,似應是在宋徽宗的授意和參與下,由官方組織人力,集體編寫而成。《宣和畫譜》20卷,成書於宣和二年(1120)。共收魏魏晉至北宋畫傢231人、作品6 396件。並按畫科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十門。每門畫科前均有短文一篇,敘述該畫科的起源、發展、代表人物等,然後按時代先後排列畫傢小傳及其作品。《宣和畫譜》雖然屬於著錄性質之書,但從每個畫科的敘論和每位畫傢的評傳來看,已大大超出瞭著錄的范圍,具有繪畫史論的性質。因此,可以說此書不但是宋代宮廷所藏繪畫品目的記錄,而且還是一部傳記體的繪畫通史。此書是在官方主持下編寫的,主張繪畫的社會教育作用。書首的禦制敘言明確指出,“是則畫之作也,善足以觀時,惡足以戒其後”。同時也強調繪畫要有藝術感染力。

《宣和畫譜》(明刻本,中國國傢圖書館藏)

  此書對於研究北宋及其以前的繪畫發展和作品流傳,有重要的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