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社會行為。

  詞源 宣傳活動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源遠流長。中國西晉史學傢陳壽(233~297)所著《三國志·蜀志·彭羕傳》中有“先生亦以為奇,數令羕宣傳軍事,指授諸將,奉使稱意”句,可見中國東漢末年已將“宣”、“傳”兩字合用。在英語“propaganda”的詞根中,借植物栽種、接木而含有強行傳播之意。現代意義義上的“宣傳”一詞,淵源於1622年羅馬天主教皇格列高利十五世創立的 “信仰宣傳委員會 ”(Congregation for Propaganding the Faith),當時該會簡稱為Propaganda,意思是通過傳教士使用各種文字、語言符號傳播教義。宣傳一詞的廣泛運用,是在18世紀下半葉美國反殖民主義的革命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中國在戊戌維新(1898)和辛亥革命(1911)時期,“宣傳”一詞已廣為人知。

  分類 宣傳有各種類型。按宣傳的內容分,有政治宣傳、宗教宣傳、軍事宣傳、商業宣傳、科技宣傳等。宣傳運用多種宣傳手段:人際間面對面的宣傳,要運用語言、姿勢、表情等宣傳手段;面向大眾的宣傳,要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如報紙、雜志、圖書等印刷媒介和廣播、電視、電影、互聯網等電子媒介;理論文章、文藝演出、新聞報道也可作為宣傳手段;一面旗幟,一枚徽章,一套制服,一座博物館……都可以成為宣傳手段。宣傳還可按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如灌輸、鼓動、教育、勸說、誘導、批判等。灌輸是將思想理論、價值觀念系統地輸入人們的頭腦並不斷強化,理性和系統性是其特色。鼓動強調用具體事實和集中的論點激勵人們的感情,使之強烈震動和有所覺悟。教育、勸說、誘導則情理並重。批判嚴詞厲色,目的在使受宣傳者改變態度,使其思想和行為向宣傳者所需求的方向轉化和發展。

  特點 盡管宣傳可以劃分為各種形式和不同層次,但它們具有共同的特點。①目的性。所有宣傳者都旨在影響受眾,力圖使受眾按宣傳者的意圖行動。②傾向性。在意識形態領域,宣傳的傾向性不僅表現在不同階級、階層和集團的宣傳者所宣傳的內容上,也表現在他們所運用的手法上。③社會性。一般說來,宣傳都要面向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以求影響最大多數的受眾。④現實性。表現在宣傳目標、宣傳材料和宣傳效果等方面,沒有現實的宣傳目標和宣傳材料,就不能獲得現實的宣傳效果。⑤附和性。宣傳往往依附於其他的文化傳播領域。新聞是宣傳最易依附的手段,原因之一是宣傳能借力於新聞告知的職能而獲得影響受眾的機會;其次是新聞客觀報道的形式容易掩蓋宣傳的目的性而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教育也是宣傳易於依附的領域,因為教育是人的社會化基本途徑。人們通過接受教育獲取有關社會的和自然的各種知識,建立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因而高層次的宣傳即灌輸最容易在教育領域發揮效能。文藝也是宣傳的一種好形式,寓教於樂,動之以情,效果顯著。

  功能 宣傳具有激勵、鼓舞、勸服、引導、批判等多種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勸服,即通過多種內容和形式,闡明某種觀點,使人們相信並隨之行動。

  要素 在宣傳的過程中,下列各個環節是決定成敗的要素。

  ①確立宣傳目標。宣傳目標即發起宣傳者期望給社會和人們帶來的某種變化。宣傳目標的設置,總是與宣傳所依附的領域內容密切結合的。如軍事宣傳,其目標設置往往圍繞軍事活動:首先為激起對敵人的仇恨,鼓舞士氣;其次為保持和友邦及中立者的合作、友好關系;再次為瓦解敵人的鬥志,等等。目標的設置須顧及受眾接受的可能性,在理論上、感情上能引起人們的重要感、歸屬感。

  ②確定宣傳者或建立宣傳機構。發起宣傳的政府、政黨、集團、企業等,一般通過宣傳機構設置“宣傳前線”,使發起者處於主動的地位。任何國傢選擇和確定宣傳者和宣傳機構時,都要考慮或維持他們在受眾面前的公正形象及受信任程度。

  ③確定相應的受眾范圍。任何宣傳都須確定相應范圍的受眾,受眾的范圍,根據宣傳的目的和內容確定。通常從4個方面瞭解受眾,追求宣傳效益:ⓐ瞭解受眾的切身利益,宣傳的內容應與之相符;ⓑ瞭解受眾接受宣傳的態度,對贊成、中立、反對甚至帶敵意的不同受眾,采用不同的宣傳方式;ⓒ瞭解受眾所處的環境,一些對宣傳持中立或反對態度的受眾,在一定環境的社會壓力下容易改變態度;ⓓ瞭解受眾接受宣傳的能力和水平,如閱讀能力、理解水平。

  ④選擇宣傳內容和宣傳形式。這種選擇須有助於宣傳目標的實現。宣傳內容的選擇通常貫徹現實性和關聯性原則,給受眾以科學、現實的思想和理論以及具體、生動的事實材料,否則難以達到宣傳目的。同時,所選擇的思想、理論和事實材料,須與受眾的利益、經驗及接受能力相關。宣傳形式的選擇取決於宣傳內容和宣傳對象,同時要求鮮明性和多樣性。鮮明性表現在準確、生動地表達思想觀點;多樣性則可通過各種新鮮形式重復思想觀點,以加深受眾的印象與記憶。

  ⑤選擇使用媒介。大眾傳播媒介是現代最有效的宣傳工具。快速傳播媒介(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容易影響受眾對日常事件的看法,慢速傳播媒介(雜志、電影、書籍)容易影響受眾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快速傳播媒介影響受眾更為廣泛。選擇宣傳媒介要註重符合特定受眾的要求。在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時代,受眾通過選擇性註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來對付嚴重的“信息超載”現象,因此,要達到宣傳目的,必須瞭解和分析受眾在選擇傳播媒介時最註重和最易受哪種媒介的影響。

  ⑥測量宣傳效果。宣傳活動並非一次性的單向傳播過程,因此,調查、測量宣傳效果,不斷調整宣傳的內容、手段和宣傳的步驟,分析、排除反宣傳的幹擾(如誤解、曲解),是進行有效宣傳的一項重要程序。宣傳效果的測量方法,一般流行控制實驗法、調查觀察法和內容分析法,而運用內容分析法最多。內容分析法強調以客觀、系統、定量的方式來描述和分析傳播內容,從而推測受眾的理解和反應程度。由於這種方法是一種間接的測量手段,宣傳傢們更主張采用調查觀察法進行測量,即通過調查,廣泛瞭解受眾的生活、信仰、價值觀念、選擇傳播媒介的習慣等,深入現場觀察、記錄受眾對宣傳的反映。

  ⑦對付反宣傳的措施。在宣傳過程中,受眾可能受到反宣傳的幹擾。在測量宣傳效果的同時,要註意可能存在的反宣傳因素,從而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這不僅是在發現反宣傳後加以辯駁、批判,同時要在宣傳的過程中註意正反兩面都顧及到的原則,使受眾在有所預防的狀態下,能自覺抵禦反宣傳。

  方法 宣傳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宣傳過程中,貫串著一系列戰略、戰術和方法問題。它的戰略制定,有心理動態說服和社會文化說服兩種方式。心理動態說服是經過宣傳改變人的心理,導致其行為的改變;社會文化說服是通過宣傳影響社會文化的價值觀,進而建立新的價值觀,達到改變社會和個人行為的目的。宣傳過程中的戰術手段,可以從宣傳者的態度,宣傳內容的強度及宣傳形式的靈活度等主要方面加以設計。

  宣傳的戰略戰術,還包括宏觀領域的控制和管理。它又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個方面。積極的宏觀控制管理,如控制宣傳環境、組織宣傳隊伍、協調宣傳媒介等,它運用反饋調節原理,使宣傳活動不斷根據環境和受眾的變化而變化。消極的宏觀控制管理,是運用法制手段,壓制反宣傳機構和媒介,禁止反宣傳出現,如封閉外來宣傳渠道,實行新聞檢查等。有效的宏觀控制和管理,是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適度結合,而以積極的控制和管理為主。

  作用 宣傳是一種由各種階級、各種勢力所參與的社會活動,宣傳的傾向性帶有強烈的階級烙印,不同階級的宣傳,對社會歷史的發展有不同的影響和作用。

  新聞是宣傳的一種重要形式。宣傳者通過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闡述一定的觀點和主張,以達到吸引受眾和爭取受眾的目的。新聞和宣傳都是信息的傳遞,兩者既有明顯的區別,又在很大程度上交叉。新聞和宣傳的結合必須尊重新聞規律和宣傳規律,通過受眾所關註的事實的傳播,表達思想觀點,使受眾樂於接受,而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