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傢A.H.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或動機可以分為5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一個由低而高逐級形成和實現的過程(見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生理需要 維持個體生存和種系發展的需要,如對食物、空氣、溫度、配偶等的需要。馬斯洛認為,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優先的。

  安全需要 如果生理需要得到相對滿足,就會出現一組安全的需要,例如,人都喜歡有一個安全、有秩序、可以預測的環境;希望有穩定的職業,並有生活保障;喜歡選擇做那些熟悉的和已知的事情等。安全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產生一種受威脅感和恐懼感。

  愛的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滿足之後,人就會產生愛、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例如,一個人會希望得到朋友、愛情或後代,渴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等。愛的需要包括給別人的愛和接受別人的愛。馬斯洛指出,愛與性有密切關系,但並不完全相同,性行為不僅由性欲決定,而且受到其他需要主要是愛和情感需要的支配。

  尊重需要 希望有穩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尊重並尊重他人的需要。尊重需要的滿足使人產生自信,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當這些需要受挫時,會使人產生自卑感,失去基本的信心。

  自我實現的需要 促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以實現的趨勢。這種趨勢是希望自己越來越成為所期望的人物,希望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自我實現需要的內容因人而異。有人希望成為作傢,有人可能希望在體育或發明創造方面有所建樹。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需要的產生有賴於其他較低層次需要的滿足。所有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人稱為基本滿足的人,隻有他們才會產生人生的最高追求,才可以期望具有最旺盛的創造力。而自由創造的實現就是人的自我實現,也就是人的價值的完滿實現。馬斯洛提出自我實現的人具有15種主要特征,即對現實更有效的感知,並保持感知與現實的和諧關系;對自己和別人的認可;自發性;集中於問題;獨立,需要獨居;自主,不受環境的左右;有新鮮感;具有頂峰體驗,即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歡欣、入迷思想境界的體驗;具有社會興趣;深刻的人際關系;民主的性格結構;手段和目的的分辨;哲理性的幽默感;創造性;對現有文化的抵抗力。馬斯洛認為,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就是一個試圖達到自我實現的人。這些特征是以馬斯洛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所追求的理想的人格特征。

  馬斯洛認為,上述5種需要是互相聯系的,它們排列成一個由低而高逐級上升的層次。最占優勢的需要將支配一個人的意識,並自行組織有機體的各種能量。不占優勢的需要則被減弱,甚至被遺忘或否定。但是,當一種需要得到滿足時,另一更高級的需要就會出現,轉而支配意識生活,並成為行為組織的中心,那些已滿足的需要便不再是積極的推動力瞭。

  需要層次論把人的需要視為多層次的組織系統,反映瞭人的需要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向,以及需要與行為之間的關系。這一理論在工廠管理和教育實際中得到瞭應用。但是,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自然稟賦的,人的高級需要是生物進化到人類以後出現的特征。事實上,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需要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的。馬斯洛關於人的需要層次結構的學說尚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帶有假設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