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個州。北、西、南三面分別與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為鄰,東瀕太平洋的塔斯曼海,聯邦首都直轄區位於州內。面積80.06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面積的10.5%。人口669.93萬(2002),約占全國總人口的33.8%。為澳大利亞人口最多、殖民歷史最早、經濟最發達的一個州。首府悉尼。

  大分水嶺縱貫州東部。其南端地勢上升,有全國最高的科西阿斯科山。臺地以東是狹窄的海岸平原,海岸線長1 900千米,多港港灣。臺地西坡主要為平緩起伏的丘陵地帶,並逐漸過渡到占全州面積2/3的內陸平原。平原西面靠近州界的巴裡爾山為南澳大利亞州東南部山地的一部分。河流以大分水嶺為界,西側有墨累–達令河及其支流納莫埃河、麥誇裡河、拉克侖河、馬蘭比吉河等,墨累河幹流為該州的南部界河。大分水嶺以東有為數眾多的短小河流。

新南威爾士風光

  該州地處南緯28°~38°之間的溫帶地區,無嚴寒酷暑。僅西北部因受內陸熱風影響,一些地方曾有51℃以上的高溫記錄。臺地南部的雪山山地氣溫為全國最低,冬季有霜雪。沿海地區降水量自北向南、自東向西遞減,北部平均年降水量2 000毫米,南部700毫米,西部內陸地區僅200毫米。東部大分水嶺地區森林茂密,森林占全州面積約1/5。向西隨著降水的減少,植被逐漸稀疏。依次過渡為疏林、草原和荒漠。林地和草地棲息有許多澳大利亞特有種動物,包括有袋類中的各種袋鼠、袋熊、袋貂、袋貍,鳥類中的各種鸚鵡、不會飛的鴯鶓、營塚灌叢的吐綬雞和桉林矮林鳥等。

  縱貫東部並分佈在與南澳大利亞州相鄰的海西褶皺帶等處礦藏豐富,大規模開采的主要有亨特河谷、悉尼盆地、藍山等處的優質煙煤,巴裡爾山區的鉛、鋅、銀礦,科巴的銅礦和沿海沙灘的金紅石礦等。

  農牧業發達。內陸平原地區東部,主要是拉克侖河和墨累河之間的河灘地區,為全國最重要的小麥和美利奴羊毛產地。馬蘭比吉河灌區為重要的水果、葡萄和蔬菜生產中心。平原西部的半幹旱地區主要發展養羊業。臺地區主要養殖肉牛和乳牛。北部納莫埃河谷為棉花產區,海岸附近還有甘蔗、香蕉種植。

  工業部門眾多。早期的工業以紐卡斯爾和肯佈拉港為中心發展,利用亨特河谷煤礦和來自南澳大利亞州米德爾巴克山的鐵礦石建立瞭鋼鐵工業。以後其他工業部門,如機器制造、金屬制品、電器、服裝、紡織、化學、造紙、食品等也逐漸建立。絕大部分工業集中在沿海城市悉尼–紐卡斯爾–伍倫貢一帶,使這裡發展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位於該州西部的佈羅肯希爾為重要礦業城市。內地主要工商業城市還有奧爾伯裡、沃加沃加、奧蘭治、塔姆沃思等。悉尼港(包括植物學灣)、紐卡斯爾港和肯佈拉港是此州三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