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學傢。生於倫敦,卒於倫敦。曾入牛津大學巴厘奧爾學院學習,1914年因戰事中斷學習。1916~1918年在皇傢兵工廠炸藥車間工作。1919年回原校複學。1920年畢業後留校工作。1921~1937年,在牛津大學三一學院工作。1937~1946年,任牛津大學化學教授。退休後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高級研究員。1929年當選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955~1960年任會長。

  主要從事化學動力學方面的研究。他在兵工廠時就通過調節氣體產物的發生測量瞭固體火藥分解的慢速率。在巴利奧爾學院期間,研究在有催化劑和沒有催化劑時的固體物質的分解,後來又研究均相氣體的反應。1930年在氫氣和氧氣混合生成水的反應中,發現當氫和氧的混合氣體壓力小時不發生反應,隻是達到一定的臨界壓力時才能反應,超過臨界壓力時反應迅速進行,直到爆炸。由此得出結論:上述火藥分解和氫氧生成水等反應是按照鏈反應機理進行的。氣體壓力小時,活化粒子碰到容器內壁而失去活化能以致鏈斷裂的可能性極大,所以反應進行很慢;在氣體壓力高於臨界壓力時,活化粒子大量形成並成倍增加,結果反應速率也出現幾何式的增長。他還發現,細菌的繁殖也屬於鏈反應或支鏈反應。欣謝爾伍德因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的貢獻而與N.N.謝苗諾夫共獲1956年諾貝爾化學獎。著有《氣相化學反應動力學》(第4版,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