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南關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元年(707),是現存唐代方形密簷磚塔之一。1961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薦福寺建於唐文明元年(684),初名大獻福寺,是宗室皇族為唐高宗“獻福”而建造的。690年改今名。寺占唐長安城開化、安仁兩坊,小雁塔所在塔院在安仁坊內。唐末寺毀,至宋代分為二寺,塔院名聖容院。明清時期以塔院為薦福寺。寺內現存明清碑圖,反映出當時的總體佈局。

  塔為正方形平面,十五層密簷,高40餘米(現在殘高43.3米),塔形秀麗。用條磚砌築成方形空筒,木構樓層,筒內壁有登塔的磚砌磴道。第一層塔身特別高大,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高寬尺度逐層收減,形成拋物線的輪廓。塔外表無裝飾,隻在疊澀簷下加砌菱角牙子,以加強簷口線。塔的第一層外墻明代作過包砌。塔位下的夯土基中埋有縱橫交錯的木梁,以加強土基的整體性。塔每層簷角都埋有上下兩層挑簷木,以加固挑簷部分。史載薦福寺塔有“纏腰”,毀於1231年蒙古軍隊從金人手中奪取京兆府(西安)戰役中。受1487年和1555年兩次大地震影響,塔沿塔門上下縱裂,簷部殘缺,塔頂已毀。1965年修繕時,已按照原狀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