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已經亡佚的漢語文字音韻訓詁之類的書。清末龍璋編纂。清代學者輯錄小學佚書始自任大椿孫星衍。任大椿有《字林考逸》、《小學鉤沉》,孫星衍有《倉頡篇》,主要輯自唐代《一切經音義》(玄應)所引各種字書。清光緒七年(1881)黎庶昌出使日本,得見許多中國久已失傳的書。如顧野王原本《玉篇》、杜臺卿《玉燭寶典》。後來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100卷、遼僧希麟《續一切切經音義》10卷,均由日本相繼傳入,由是補輯小學書的人漸多,如顧震福的《小學鉤沉續編》,陳其榮輯《小學三種》。但引書卷次標列不詳,而且所輯佚書尚不足50種,所以龍璋又進行輯錄。自《倉頡》以下,共計76種。分上下兩編,上編屬於字書和訓詁書,有54種,下編屬於音韻,有22種,可以說是集古代小學書之大觀。此書主要利用《一切經音義》(慧琳),引書都註明卷數。字書之部每種都依據《說文解字》、《玉篇》分部編次集錄;音韻之部每種都依據《廣韻》、四聲分韻編錄,便於檢閱,遠勝前人所輯的小學書。唯因排印於湖南,印本不多,流傳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