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有機化學傢。生於比利時和法國接壤的西佛蘭德的梅嫩。1954年獲裡昂化學、物理和電子學院(CPE)學位。1960年任法國石油研究所教授,負責熱力學和應用動力學研究,後來領導均相催化劑小組,1991年任所長。

  主要研究領域是均相相催化。首創幾個重要的石油化工工藝,如丙烯二聚為汽油、乙烯轉化為正丁醇。20世紀末首創熔鹽中的均相催化,這是選擇性極高的均相催化工藝,過渡金屬又很容易從反應混合物中分離。1971年提出瞭烯烴復分解反應的機理:金屬卡賓(金屬亞甲基)作為催化劑,與一分子末端烯烴反應,形成金屬環丁烷中間體,後者發生裂解,產生一分子乙烯和一分子新的金屬亞烷基。該金屬亞烷基與另一分子末端烯烴反應,又形成新的金屬環丁烷中間體。該中間體進一步分解,產生一分子內烯烴產物和金屬卡賓。在該催化循環中,每一步都涉及烯烴的交換即復分解。其後,R.H.格拉佈斯、R.R.施羅克等也從實驗上證明瞭肖萬機理的正確性。這一機理的發現,為以後烯烴復分解反應的迅速發展和大規模應用奠定瞭基礎,因此他與格拉佈斯、施羅克共獲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