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元)至元五年(南宋鹹淳四年,1268)至十年,蒙古(元)軍長期圍困,並最後攻取南宋軍事重鎮襄陽、樊城的作戰。

  忽必烈即位後,繼續攻宋,於至元五年九月,派阿術劉整率軍進圍襄、樊。襄陽、樊城夾漢水而立,為宋阻擋蒙古軍出漢水入長江東下的戰略要地,城堅池深,佈防嚴密。蒙古軍針對此情況,遂於鹿門山(今襄陽東南)、白河口(今襄陽東北)等四面築堡,切斷守城宋軍南北聯繫,對襄、、樊實施長期圍困。宋軍數次來援,均被擊退。守將呂文煥多次出擊,亦被阻回。八年十一月,蒙古改國號大元。九年三月,元軍攻破樊城外城,增築重圍,迫宋軍退至內城堅守。九月,宋民兵將領張貴派人由襄陽突圍,與宋將范文虎約期合擊元軍,以解襄、樊之圍。期至,范文虎怯戰失約,張貴軍出城陷入元軍重圍,全軍覆沒。此後,兩城外援徹底斷絕。十年正月,元軍對樊城發起總攻。先燒毀襄、樊之間浮橋,切斷兩城聯系;繼而分兵多路,配以回回炮猛烈攻城。宋軍雖頑強抗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樊城陷落。二月,元軍轉攻襄陽,以回回炮轟擊城樓。呂文煥見失去屏障,突圍無望,開城投降。

  此戰是元滅南宋的關鍵一戰。元軍采取四面築堡、圍城阻援的戰法,步步進逼,水陸配合,終於攻占襄、樊,突破南宋戰略防禦體系,為長驅直入南宋腹地打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