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形目香魚科香魚屬的唯一種。因肉有香味得名。又稱年魚

記月魚海胎魚。分佈於中國、日本和朝鮮、韓國。中國從遼寧一直到福建、臺灣沿海、廣西欽州至北侖河都有此魚。體形細長,側扁。頭小,吻鈍尖,吻端端向下彎成鉤狀。口大。眼中等大,側上位,眼間隆起。下頜前端左右各有1突起,突起之間呈凹形,口閉合時,吻鉤恰置於二突起之間的凹陷處。上下頜有寬扁的細齒,前上頜骨及舌上均有齒。口底在舌的前方有囊形的黏膜皺褶。體被有細小的圓形鱗片,側線鱗略長。成熟雄魚鱗上佈滿細小乳突。脂鰭小、位置於臀鰭後端相對;尾鰭分叉。體背部黑綠色,體側由上半部至下半部逐漸帶黃色,腹部銀白,各鰭皆呈淡黃色,脂鰭的周圍呈微紅色,在胸鰭的上方有一塊鮮黃色的斑點。

  屬溯河產卵的洄遊性適溫魚類,喜棲息於沿海山溪水質清澈處,春末初夏從海邊進入河口遊向上遊,索食、生長、秋季產卵。受精卵孵化後,幼魚當年到海中肥育,冬天在平靜的沿岸越冬,次年春末幼魚由海入江河。在海中以小型浮遊動物為食。進入淡水水域以後,常以扁齒和吻鉤在水底巖石面上刮取矽藻、藍藻等,也攝食浮遊動物和水生昆蟲。

  8~9月由淡水河流的上遊回到中遊產卵,卵性黏,黏於石礫上。產卵場在水質澄清、水流湍急,水底多石礫的河段。親魚繁殖後大部死去。懷卵量2萬~3萬,卵球形,沉性,卵外包有黏性極強的卵膜。香魚的壽命一般為1年,體長可達150~200毫米,體重40~120克。臺灣天然產香魚曾有體長達360毫米,體重400~500克的記錄。肉可食用。中國1980年人工繁殖香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