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社會群體和個人閒暇時間的活動方式及其與社會、經濟變數之間關係的社會學分支學科。是消費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法國工人運動活動傢P.拉法格《閒暇的權利》(1883)一書被認為是閒暇社會學研究的直接起點。1899年美國經濟學傢和社會學傢T.凡勃倫《有閑階級論:關於制度的經濟研究》是閒暇社會學研究的另一部重要奠基作。閒暇社會會學主要以人們在閑暇時間的活動規律、活動方式、主體感受和社會管理機制為研究對象。閑暇時間是人們在勞動時間之外,除去滿足生理需要和傢務勞動等生活必要時間支出後,剩餘下來的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閑暇時間的活動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①恢復型活動,即滿足消遣、娛樂、享受需要的過程。②發展型活動,如從事文學藝術和技術方面的創造活動、參加社交活動、學習和自學、教育子女等,此類活動更能有效地發展人的個性。閑暇時間的各種活動形式相互滲透,共同實現著滿足人們精神的、社會的、審美的和生理的需要等多種功能。閑暇時間的利用狀況,受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關系的性質以及個人思想文化素質的制約。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將獲得更多的閑暇時間,閑暇活動內容更加豐富,閑暇時間日益成為促進個性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寶貴財富。

  閑暇社會學研究的傳統課題包括:①時間預算研究。研究人們如何支配一天中的工作、睡眠、傢務、上下班路程等生活必需時間,以及社交、娛樂、體育、社會交往、從事創造性活動等閑暇時間,分析影響閑暇時間利用狀況的主客觀因素。②研究閑暇時間作為以時間形態存在的社會財富,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社會擁有的閑暇時間總量的測算問題。③研究居民的經濟收入用於閑暇活動部分的支出狀況及其對閑暇活動結構的影響。④社會分層與閑暇。研究不同階層、職業、人口群體選擇閑暇活動類型的區別。⑤勞動和閑暇。研究閑暇同勞動的質量、效率和勞動組織方式的相關性,勞動和閑暇兩個領域活動分配的合理比例,一個領域的結構變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另一個領域結構變化的制約,以及人們在勞動和閑暇中的角色分工,等等。⑥閑暇和傢庭。研究閑暇在傢庭結構中的作用及對婚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