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洞穴遺址。位於江西省萬年縣大源盆地內的小山上。1962年起發掘,90年代還同時發掘瞭距仙人洞800米、年代上限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吊桶環遺址。兩遺址互相參照,初步揭示出華南地區上述年代範圍內較完整的文化演進過程,並為稻作農業和陶器的起源提供瞭典型例證。

  仙人洞為固定住地,吊桶環屬季節性營地,兩處遺存分為三個時期:吊桶環下層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2.3萬年。吊吊桶環中層、仙人洞下層屬舊石器時代末期或中石器時代,在吊桶環發現瞭采集的野生稻的植矽石。吊桶環和仙人洞的上層屬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1.4萬~0.9萬年。這一時期除有大量打制石器外,出現少量局部磨制的石器和個別精磨石器,還出現飾條紋、繩紋的夾粗砂厚胎陶器。漁獵、采集經濟獲得發展,占主要地位。吊桶環上層出土栽培稻植矽石,表明微弱的原始稻作農業已經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