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畫傢。亦作夏珪。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藝術活動時間主要在南宋甯宗(1195~1224)、理宗(1225~1264)年間。甯宗朝時任畫院待詔,賜金帶。長於山水畫,亦能畫人物。他的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雖與馬遠同屬水墨蒼勁一派,卻喜用禿筆,下筆較重,因而更加老蒼雄放。用墨善於調節水分,具有淋漓滋潤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常先用水筆淡墨掃染,然後趁趁濕用濃墨皴,造成水墨渾融的特殊效果,被稱作拖泥帶水皴。夏圭更善於表現煙雨迷濛的江濱湖岸景色,其點景人物亦簡括生動,樓臺等建築物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取景剪裁極為精練。亦喜用一角半邊的構圖,故有“夏半邊”之稱,往往用寥寥幾筆,表現出異常廣闊、曠遠的空間。尤擅長佈置鋪排長卷構圖,現存的幾件名作都是長卷形式。在題材上,他多畫長江、錢塘江等江南水鄉以及西湖景色,又喜畫雪景及風雨氣象。現存作品有《溪山清遠圖》、《山水十二景》(僅存4段)、《江山佳勝圖》、《西湖柳艇圖》、《觀瀑圖》、《梧竹溪堂圖》、《煙岫林居圖》、《松崖客話圖》等。其中《溪山清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紙本,水墨,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畫溪山叢樹、江岸峭崖、漁舟客艇、竹籬茅舍、樓閣橋彴、行人對語,山重水復,煙霧迷濛,天水一色,極盡淡遠微茫之趣。《山水十二景》(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絹本,水墨,原有12段,現僅存4段,描寫遙山書雁、煙村歸渡、漁笛清幽、煙堤晚泊,是夏圭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溪山清遠圖》局部

  其子夏森,亦善畫山水,但成就不如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