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形目五虎魚科(Gobiidae)動物的統稱。海洋魚類中最大的一科。有212屬1 875種。廣佈於除極地以外的海水和淡水水域,但主要密集於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區域、大西洋中美洲及地中海歐洲沿岸。大多數種類體長100毫米以下,最大者達500毫米。體卵圓形、長形或鰻形,側扁。頭側扁或平扁。眼不突出於頭的背面,無遊離下眼瞼。口大,兩頜等長或下頜及頦部突出。上、下頜牙多行,有時平直或彎曲,齶骨常無牙。前鰓蓋骨邊緣光滑或具細鋸齒,鰓蓋上方有時時具凹陷。鰓蓋條5。體被櫛鱗或圓鱗,有時鱗退化或完全無鱗。無側線。背鰭2個或1個,臀鰭常與第二背鰭同形、相對;背、臀鰭有時與尾鰭相連;胸鰭或大或小,圓形,基部肌肉不發達,不呈臂狀;左右腹鰭愈合成一吸盤,後緣完整或凹入;尾鰭圓形、尖長或內凹(見圖)。

  為暖水性和溫水性海洋小型魚類,少數為淡水魚類。此科包括世界最小的脊椎動物,微五虎魚成體僅8~10毫米,為最小的海洋魚類。矮五虎魚是最小的淡水魚類,體長僅10~11毫米。

  棲息於近岸潮間帶,底質為泥沙、巖礁的淺海區。個別種類生活於外海,也有棲息於河口咸淡水水域的泥塗中,有些種類生活於淡水,少數生活於激流或穴居於泥洞中。大都遊泳力不強,活動范圍較窄。少數種類有生殖洄遊習性,進入河川。有些種類與海綿類、蝦類及海膽類有共生現象。五虎魚的某些種類以食其他魚類的體外寄生蟲為生。長頜姬五虎魚當水中含氧量很低時,可遊至水面吞噬空氣,在微血管發達的口咽腔中進行呼吸交換。主要以蝦、蟹等甲殼類、小型魚類、蛤類幼體為食,有的攝食底棲矽藻。生活在淡水的種類也食水生昆蟲和蠕蟲。生活力強,離水不易死亡。性成熟期較早,一般肉食性種類一年成熟,植食性種類兩年成熟。在石礫或洞穴中產卵,大多為黏性卵,黏附於石礫、泥沙或洞壁上。壽命較短,一般2~3年,最多4年。中國約產79屬218種。大多數五虎魚類個體小,無食用價值,少數種類如紅狼牙鰻五虎魚舌五虎魚斑尾刺五虎魚因個體大,可供食用。吻五虎魚因數量多,有一定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