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控制下使蝦類繁殖、生長的生產過程。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很快,現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新產業。除具有養殖傳統的中國、泰國、印尼和日本等國外,美國、加拿大、厄瓜多爾、澳大利亞和法國等20多個國傢也都發展瞭養蝦業,養殖物件除對蝦類之外,還有春尾白蝦羅氏沼蝦日本沼蝦等20餘種。

  養殖方法主要包括育苗和養成兩個階階段。對蝦養殖用苗可人工繁殖培育,也可從自然繁殖場捕撈或利用潮水納入。沼蝦及其他蝦類養殖用苗均須人工培育。育苗設施有土池、網箱、水泥池和水槽等,而以水泥池和水槽為主。其環境條件容易控制,出苗率一般高於大水體。人工育苗的主要技術環節包括:①親蝦的培育和產卵。親蝦可直接捕自自然海區或利用養殖對蝦經培育成熟後使用;羅氏沼蝦和其他真蝦類的交配產卵在雌蝦成熟蛻皮時進行。用提高水溫或切除眼柄等措施,促進親蝦的性腺發育和成熟,以便提早產卵。②育苗用水的處理和監測。用水通常須經沉淀、過濾和消毒處理。水質監測的項目一般包括水溫、鹽度、溶解氧、pH、氨氮含量、有害原生動物量和海水透明度等。中國對蝦育苗時的適宜鹽度范圍為25~30,pH為7.6~8.3,氨氮值不超過0.1ppm(百萬分之一)等。此外,向池水中通氣、換水也是保證水質條件的必要措施。③幼體餌料供應。餌料主要是微小型浮遊生物。中國對蝦溞狀幼體主要以矽藻及其他單細胞藻類為食,從第2期溞狀幼體開始向攝食微小型浮遊動物(如輪蟲等)轉變,到糠蝦幼體階段,食性轉變為以浮遊動物(如鹵蟲無節幼體)為主。

  蝦類的養成主要有3種方式。①粗養。即港養,一般多魚、蝦、蟹混養,不投餌或投少量補充餌料。養殖池的面積較大,但產量較低,多見於中國南部沿海。海區中魚蝦幼苗豐富,水溫較高,自然條件優越,全年可進行養殖作業。中國的粗養蝦池很多已完全投放人工苗。粗養的主要優點是基本不用投餌,管理簡單,成本低。②半精養。一般采用土池,投放人工蝦苗,有條件的地方還使用增氧設備,交替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和鮮活餌料。放苗量高於粗養。養成期間的管理主要包括水質監測、投餌、換水、巡塘等。③精養。一般采用水泥池、塑膠膜池,也有一些土池。有排污或吸污裝置,使用水車式等增氧設備。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對水質進行全程監測,嚴格養殖管理,有完善的消毒和病害防治制度。投放人工蝦苗,放苗量高於半精養。養殖池面積較小,但單產較高,多數在畝產500千克以上,高的畝產1~2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