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弱光照條件下生長良好的植物。又稱陰生植物。喜陰植物適應於弱光照地區生活,需要的光可以低於全日照的五十分之一,最適光合作用的光照強度低於全光照,光補償點低,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都較弱。它們體內含鹽分少,滲透壓低,原生質失水達1%~5%時就發生萎蔫,抗高溫和抗乾旱的能力較低。喜陰植物多生長在潮濕、背陰的地方或密林內,如林下草本山酢漿草、連錢草、觀音坐蓮等,鐵杉、紅豆杉、紫果雲杉、柔毛冷杉等樹種,以及著名的藥材人參、三七、黃連、半夏、、貝母等和某些蕨類、苔蘚、地衣等。

  喜陰植物的植株生長狀態,莖、葉等形態結構明顯地不同於陽生植物,表現出對生境的適應性。從植株狀態看,喜陰植物樹種一般枝葉濃密、透光度小、自然整枝不良,樹皮通常較薄,葉色較深,一般生長較慢,壽命較長。從形態結構上看,喜陰植物莖通常細長,節間較長,分枝少;莖的細胞體積較大,細胞壁薄,細胞的大部分充滿細胞液,木質化程度較差,機械支持組織不發達,維管束數目少,結構疏松,含水量多。喜陰植物的葉柄或長或短,葉形也或大或小,使葉子成鑲嵌狀排列在同一個平面上,可充分利用陰暗不足的光線;葉片薄而大,葉面上沒有角質層或很薄,柵欄組織很不發達;單位面積上氣孔數目少,葉脈稀少。喜陰植物葉綠體大,葉綠素含量大於喜光植物和陽性葉,因此能在低光度下吸收較多的光線;葉綠素a與葉綠素b的比值(a/b值)小,葉綠素a在紅光部分(直射光)的吸收帶較寬,葉綠素b在藍紫光部分(散射光)的吸收帶較寬,所以喜陰植物能在散射光下較好地利用藍紫光,表現出對低光照強度的生理適應性。

  瞭解植物對光照強度的反應,在農作物的合理栽培、引種馴化及造林營林上有重要意義。如引種植物時,需考慮到兩地光照條件的不同而采取相應的栽培措施,當植物南移時,由於緯度減低,光照強度增加,有些植物不能一下適應低緯度地區的強光照,因而需要采取遮陰措施,特別是在夏季和幼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