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通用語言。其他地區的猶太人中也有不少使用者。使用人口共計300萬以上。屬阿非羅–亞細亞語系閃語族。希伯來語是世界上一種古老的語言,其歷史可上溯至西元前1100年左右。《舊約全書》幾乎都用這種語言書寫。據《舊約全書》第1卷《創世記》載,希伯來語由一個小的遊牧部族帶到迦南地區(今巴勒斯坦地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希伯來語及其文化經歷瞭長期的和複雜的演變。

用希伯來文書寫的死海文書

  公元200年左右,希伯來語口語逐漸消失。它作為猶太人口語的地位先後被阿拉米語、阿拉伯語和一些歐洲語言所取代;依地語便是猶太人遷徙到歐洲東部之後使用的一種方言,後發展為一種獨立的語言。作為口語停止使用後,希伯來語繼續被用做一種書面語言,不僅用於祈禱文和宗教典籍的研究,而且也用來撰寫法律、科學和哲學文獻,以及世俗的純文學作品。作為書面語言使用的希伯來語,從猶太人說的其他語言中吸收瞭許多詞語。這種情況在伊斯蘭教占統治地位的國傢尤為明顯,因為這些國傢在研究希臘學術時,在哲學、醫學、數學等科學領域中,迫切需要新術語;另一方面,在中世紀時期,詩歌和韻律散文的文學體裁發展瞭修辭和文體模式,並導致大量新名詞和新形式的產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出現於6~9世紀的“禮拜儀式詩”,它以其特有的抒情性和形象化的描述手法聞名於世。

  中世紀和18世紀之間,希伯來語除瞭引進某些依地語成分外,變化不大。但1882年初,猶太人在後來成為以色列人居留地的地方重新定居,復活一種共同語成瞭當務之急。希伯來語口語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獲得全面新生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因於一個名叫埃利澤·本–耶胡達的年輕俄國猶太人,他為復活希伯來語奔走呼籲,並在一切場合帶頭說希伯來語,但曾遭到少數人的反對,因為這些人認為用《聖經》的語言來描述一些世俗的事情是瀆聖的。希伯來語作為一種口語從被棄之不用到獲得新生,其間它雖然主要用作宗教儀式語言和文學語言,但偶爾也被那些不懂得其他語言的猶太人用作“媒介語”,如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在集市貿易等極少數場合,常把希伯來語口語用作一種“媒介語”。另外,在說拉迪諾語(一種猶太西班牙語方言)和阿拉伯語的猶太人社團中,有不少人也逐漸改說希伯來語。

  從19世紀後期開始,希伯來語變成瞭一種以書面語言為基礎的口頭語言,它現在還在不斷變化,以滿足現代社會對詞語的巨大需求和新的知識領域的不斷發展。

  始於《聖經》的希伯來語,其特點是:基本詞匯量很小,缺少描寫性詞語和抽象名詞;具有三輔音詞根,詞以這些詞根為基礎,按照嚴格的規則插入元音、添加前綴或後綴等;動詞的時態很少,而且沒有特定的形式來表示條件、虛擬和祈使語氣;文字由22個輔音字母(無元音字母)組成,自右至左書寫。7世紀後,有人制定瞭一套符號來表示元音,稱“提伯裡亞系統”,由一組組圓點和長畫組成,其中大部分置於輔音之下,小部分置於輔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