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海省轄市、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位於省境東北部。轄城中區、城東區、城西區、城北區4區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湟源縣、湟中縣。面積7 472平方千米。人口221萬(2010),以漢族為多,有回、土、藏等35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占16.26%,土族占2.6%,藏族占5.51%。市人民政府駐城中區。西漢時為臨羌地,屬金城郡。東漢建安年間置西都縣。魏晉南北朝時,南涼禿發改為湟湟河郡,後魏廢縣為鄯善鎮。隋為湟水縣地。唐改置鄯城縣。五代時為吐蕃青唐城。北宋改為西寧州及倚郭縣,始名西寧。明設西寧衛,現城垣即為其時所築。清雍正年間改為西寧縣。1913年改稱西寧道,1926年廢道改為行政區。1929年建立青海省始為省會。1944年改西寧縣為西寧市。

圖1 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

  西寧市境海拔較低,市區大部分位於河谷低階地上,沿河谷展開。屬高原溫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5.6℃,1月平均氣溫−8.6℃,7月17.2℃;平均年降水量371毫米,集中於5~10月,尤以8月為多。在河谷沖積平原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較豐富,引水灌溉較方便,灌溉農田占全市耕地面積70%以上。

  西寧市是以輕紡、機械工業為主的新型工業城市。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初步建立瞭以機械、化工、輕紡為中心的工業體系。在傳統的毛紡、皮毛和制革等工業基礎上,大力發展較為現代化和大型的冶金、機械、化工、電子、建材、塑料、食品、造紙等工業。境內有全國最大的電解鋁廠——青海鋁業公司,以及列入全國500強的西寧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礦藏主要有煤、石英石、石灰巖、石膏等。農業以小麥、馬鈴薯、蠶豆、油菜、蔬菜種植為主。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西寧毛(西寧藏羊)馳名中外。新市區位於南川河以西和西川河以南,是新文化科技中心。西寧自漢代起即為絲綢之路上的金城郡與張掖、酒泉間中繼站。唐以來又為內地進藏通道之起點。隨著西部大開發步伐的加快,以西寧為中心輻射全省的交通網絡已形成。數條國道和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青藏鐵路通車使西寧成為青藏高原鐵路樞紐。西寧機場已通航全國各主要城市。有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學院等大專院校。設有高原生物、鹽湖、牧業等科研機構。

圖2 西寧全景

  西寧市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名勝古跡有馬傢窯類型卡約文化、馬廠類型齊傢文化、辛店文化和南涼王修建的虎臺等遺址13處。北山有北魏時修建的北禪寺;南山有清代修建的南禪寺;市區內有始建於明代的東關清真大寺,是中國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大殿金碧輝煌,具有中國古代宮殿式建築風貌。舊城西門外的西寧體育館氣勢宏偉,新市區湟水南岸的人民公園別具特色,市南鳳凰山上有南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