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完成並物化在產品中的物件化的勞動。是勞動的物質形式,是積累起來的勞動。它作為物的要素(生產資料要素)參加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並將已經消耗的部分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但不創造新的價值。又稱死勞動過去勞動

  物化勞動是相對於活勞動而言的。在物化勞動形式上,說明勞動已經成為過去。作為一般範疇,物化勞動隻是凝結在產品中的勞動;但作為商品生產範疇,物化勞動就是價值。物化勞動動作為價值有兩種基本的存在形式,即商品和貨幣。其中,貨幣是物化勞動的一般存在形式。

  在商品生產中,物化勞動的實質內容和存在形式同時起作用,從而起著雙重作用:①在產品的生產上,以生產資料的形式出現,一方面作為勞動對象和加工的物質手段起作用;另一方面作為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因素起作用。②在產品價值的形成上,作為價值實體起作用,和活勞動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在活勞動的作用下,把已經存在的價值從舊的物化形式轉到新的物化形式中,並成為新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物化勞動的重要性在於前者,而不是後者。在勞動過程中,物化勞動作為生產資料,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不創造任何新價值,隻是將自己已經具有的舊價值,按照消耗的程度轉移到新產品中去,而且,這種轉移隻有通過活勞動並在創造新價值的同時才能實現。

  既然物化勞動不能創造新價值,那麼,作為物化勞動集中體現的機器當然也就不能創造價值,而不管這種機器的復雜程度、先進程度和科學含量如何。機器的作用在於提高勞動的生產力,花費同樣的活勞動可以生產更多的使用價值,從而可以成為個別資本在競爭中實現更多價值和增加剩餘價值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