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實施和保障戰鬥行動的武器、武器系統和與之配套的其他軍事技術器材的統稱。武器裝備是軍隊戰鬥力的基本要素,是建設武裝力量、進行戰爭和遏制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其發展水準體現一個國傢的軍事、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準。

  簡史 武器裝備經歷瞭由冷兵器、火器到機械化武器裝備的漫長發展歷程,正逐步向資訊化武器裝備發展。早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冶金技術的出現與發展,石兵器逐漸被金屬兵器所代替。100世紀,中國發明的火藥應用於軍事以後,武器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利用化學能的火器時代。伴隨著18世紀歐洲產業革命、蒸汽機的發明以及冶金、化學、機械制造等工業的發展,機槍、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等相繼問世。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大機器生產為特征的工業革命興起,電能和內燃機的發展及其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出現瞭坦克、飛機、戰列艦和巡洋艦等新式武器裝備;航空母艦、潛艇、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反艦反潛武器,也都先後得到發展。20世紀30年代以來,電子技術廣泛應用於偵察、警戒、跟蹤、導航、火力控制以及觀測、瞄準和指揮等方面,極大地提高瞭各種武器裝備的性能。40年代中期,隨著核技術的發展和核武器的誕生,以及核武器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實戰應用,武器進入利用核能的核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核能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航天技術以及激光、紅外線和新型材料等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在軍事上的應用,以及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引起瞭武器裝備的一系列巨大變革,新式武器裝備層出不窮,武器的威力、射程、命中精度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氫彈、中子彈、減少剩餘放射性彈等先後出現,核武器的數量劇增,洲際彈道導彈能夠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有些核大國在利用計算機模擬、次臨界試驗等技術手段,保持與提高現有核武器的有效性和發展新的核武器技術。采用自主制導、遙控制導、尋的制導和復合制導的導彈、炮彈等精確制導武器迅速發展。

  系統與分類 武器裝備包括用以殺傷敵有生力量和破壞敵方各種設施的主戰裝備(又稱武器)、實施指揮與控制的電子信息裝備以及實施技術和後勤保障的各種保障裝備。主戰裝備包括:槍械、火炮、裝甲車輛、作戰飛機、戰鬥艦艇、魚雷、水雷、地雷、火箭、導彈、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等;電子信息裝備包括:雷達、聲吶、預警機、偵察機、軍用電子計算機、軍用衛星、電子對抗系統、導航定位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通信系統等;保障裝備包括:輔助飛機,勤務艦船,運輸車輛以及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的觀測、偵察、防護、洗消等三防裝備,佈雷、探雷、掃雷器材,爆破器材,渡河器材和軍用工程機械等工程裝備,軍用測繪器材和氣象保障器材等。

  分類 武器裝備按功能分為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主戰裝備按作戰使命分為戰略武器和戰術武器,按殺傷范圍和程度分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常規武器等,按軍種、兵種使用分為陸軍武器、海軍武器、空軍武器等,按能源和結構原理分為射擊武器、爆炸武器、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動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按用途分為壓制武器、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反艦武器、反潛武器、反導武器和信息戰武器,按操作人員數量分為單兵武器和兵組武器,按可攜行程度分為輕武器、重武器,按機動能力分為固定基座式武器、活動基座式武器、自行武器、牽引式武器。電子信息裝備按功能分為指揮與控制系統、計算機系統、通信系統、偵察系統、監視系統、情報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等。保障裝備按功能分為作戰保障裝備和技術保障裝備。作戰保障裝備包括運輸裝備、工程裝備、三防裝備、氣象裝備、測繪裝備等,技術保障裝備即維修保障裝備。

  隨著軍事技術的不斷發展,武器裝備采用的技術越來越先進、結構越來越復雜和精密,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運用上,通常由武器及功能相關聯的配套系統組成武器系統,協同完成一定作戰任務。各種不同類型的武器系統,由於任務目的、使用條件不同,其結構有很大差別。例如:導彈武器系統由導彈與地面(機載、艦載)設備、偵察瞄準(探測跟蹤)和指揮通信系統等組成,坦克武器系統由武器(坦克炮、坦克機槍、坦克彈藥等)和火控系統(觀察瞄準儀、測距儀、傳感器、火控計算機、坦克炮穩定器和操縱機構)等組成,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由攔截武器及目標搜索、識別、跟蹤、導引系統和作戰管理/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等構成。

  電子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為正在到來的信息化戰爭奠定瞭物質和技術基礎,形成瞭包括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以及信息戰武器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信息戰武器已成為奪取戰場信息優勢的重要手段。

  發展趨勢 隨著軍用高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將是未來武器裝備發展的總趨勢。核、生物、化學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仍將具有戰略威懾作用,將向低當量、小型化、戰略戰術並重以及提高突防能力的方向發展。信息對抗武器、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和空間對抗系統將成為新的威懾手段。

  綜合電子信息裝備是奪取戰場信息優勢的關鍵,也是提高武器系統整體作戰效能的倍增器。綜合電子信息裝備將由各軍種、兵種分散、獨立發展走向互通、兼容,進入一體化發展階段,更加重視體系配套與武器系統的結合。集戰場態勢感知、有效運用力量和可靠服務網絡三種主要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將成為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信息戰武器將朝著軟硬殺傷結合、進攻與防禦兼備的方向發展。電子信息系統將嵌入飛機、艦艇、坦克及裝甲車輛等武器平臺、制導彈藥等打擊武器以及保障裝備,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將普遍提高。

  為提高武器自身的戰場生存能力,發展是必然趨勢。隱身技術在作戰飛機和戰術導彈上的應用已初見成效,隱身艦艇、隱身戰鬥車輛和其他隱身武器,將有大的發展。

  新一代精確制導武器將進一步采用毫米波、紅外成像、衛星導航定位等單一或復合制導技術,提高精確制導武器在復雜戰場環境下準確識別、跟蹤和命中目標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射程更遠、精度更高、毀傷力更強、能從敵防區外發射的精確制導武器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航天系統將成為武器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軍用航天器將繼續得到大力發展,為支援作戰提供更及時、準確的偵察、預警、通信、導航、氣象等信息。以航天器作為發射平臺的天基武器系統也將得到發展,它可攜帶動能武器、激光武器,用於反衛星、反導彈和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

  無人武器裝備將在未來戰場上擔當重任。將部分取代有人偵察機和偵察衛星用於戰略或戰術偵察。各種微型無人偵察機將由單兵隨身攜帶,便於戰場靈活使用。發展中的無人作戰飛機將部分取代有人攻擊機和轟炸機。小型無人偵察車能全天候、全地形使用,自主完成偵察任務。無人潛水器可用於水下探雷、掃雷,支援潛艇和水面艦艇作戰。軍用機器人是具有一定人工智能的無人裝備,未來將大量投入到戰場上,特別是在核、生物、化學等戰場環境中替代有人裝備。

  新概念武器種類繁多,其中動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望在21世紀初形成戰鬥力,成為防空、反導和反衛星的有效武器。基因武器、氣象武器等新型武器有望出現。非致命武器也將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未來的軍事行動提供新的選擇。

  總之,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武器裝備將加速向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武器裝備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