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祭祀舞蹈的一種。原始社會早期,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把不能作出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為神鬼支配的結果。先民出於對鬼神的敬畏,通常要舉行祭祀活動,而(女)(男)是能與神鬼溝通、代表鬼神說話、實現鬼神意願的人。

中國滿族的巫舞

  祭祀活動中,巫覡以卜筮、巫詞、咒語以及歌舞等手段制造氣氛,溝通人神之間的“聯系”,其中尤以舞蹈為重要手段。巫舞的形式和種類很多,大致分為三類:①祈神降福許願類。代表舞段有《發功曹》《造雲樓》《立寨》《接兵》等。這類舞蹈以豐富的所謂神力魔法手勢和盤旋飄逸的禹步相結合,舞姿輕盈婀娜,氣氛肅穆。②酬神還願類。如旱龍船、跳買光倡、跳油鼓、栽花、郎君走香等。由巫覡表演的單人舞或雙人舞,均技藝精湛、高超;由巫覡領舞群眾會舞的,節奏明快,情緒熱烈。③跳大神。巫婆神漢裝出鬼神附體的樣子,哆嗦亂舞,無章法,多即興。此外,如師公舞、薩滿舞以及寺廟舞蹈,都屬巫舞。巫舞一般動作硬直、多棱角、幅度大,帶有較濃厚的神秘色彩。

  巫舞在民俗學、社會學、宗教學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藝術上也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許多巫舞經過加工整理已改造成民俗性舞蹈。

  見巫術、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