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底格裏斯河以西的傑茲拉荒原附近,伊拉克北部摩蘇爾西南80千米。因烏姆·達巴吉亞土丘而得名。1971~1974年,英國女考古學傢克科佈萊德發掘。遺址年代為西元前6千紀前半葉。分早、晚兩期。

  經濟活動以狩獵和加工獵物為主,基本沒有農業。人工製品主要為陶器和石器。晚期開始出現簡單的條帶紋彩陶。石器以打制的為主。除大量的石葉和石片外,主要用於刮削和切切割的石器數量最多。加工的獵物以驢為主。石鏃少,可能與用於狩獵有關。豌豆、小扁豆、六棱大麥(大麥的一種)等作物很可能是外來的。

  已發掘的面積占遺址總面積的1/5,分12個建築層。建築分為方形多間房屋構成的住宅和成排的庫房兩種。住宅一般由l間居室、1間廚房和l~2間倉庫或其他用途的房間組成,墻體厚40厘米。廚房裡有灶。地上常有嵌入地面的大型陶容器和泥箱,可能用於盛放谷物。許多房間還繪有狩獵場面的壁畫。庫房排列規整。最長的一排長40米,包括19間庫屋。庫房的結構適應加工獵物的需要。庫房墻壁厚達50厘米,起隔熱作用;內部的下水管道和墻與地面的圓弧角正是為沖洗和晾幹獸肉和獸皮而設計的。早期佈局始終以一個空場為中心,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開。晚期住房增多,占用瞭原來的庫房區,並將原來的空場分為東、西兩個。反映出與庫房有關的生產逐漸減少,整個社會的單中心式佈局正在向多中心發展,是社會組織分化的開端。

  烏姆·達巴吉亞遺址所在地區的勞動分工和由此而產生的產品交換出現很早。這一遺址是遠離文化中心區的邊緣遺址,為初期定居農業文化的一個狩獵和屠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