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蒙古高原中部,中北部肯特山脈西南端,鄂爾渾河支流圖勒河右岸。海拔1 351米。面積2 074平方千米,人口約124萬(2010),約占全國人口的30%和城市人口的58%。冬季嚴寒,溫差大,降水少。年平均氣溫為−2.9℃。1月平均氣溫−27.8℃,最低可達−40℃;7月平均氣溫18℃。平均年降水量約200毫米,集中在7~8月。始建於1639年,當時稱“烏爾格”,蒙古語“宮殿”之意,為喀爾喀蒙古第一位活佛哲佈尊丹巴一世駐蹕之處。烏爾格在此後的150年中,遊移於附近一帶。1778年起,逐漸固定於現址附近,並取名“大庫倫”,蒙古語為“大寺院”之意。後逐漸發展為宗教、貿易和行政中心。1911年外蒙古“獨立”時宣佈在此建“都”,更名庫倫。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庫倫改名烏蘭巴托並定為首都,蒙古語意為“紅色英雄城”。20世紀50年代後,城市建設與現代工業有一定發展,集中瞭全國工業總產值的55%,以輕工和食品為主,還有電力、木材加工、建材和汽車修配等。以該市為中心的現代化交通網已形成,公路、鐵路和航空線通往全國各省區和城鎮。1949年與蘇聯的烏蘭烏德,1956年與中國的二連浩特修建鐵路相通,成為縱貫蒙古南北大鐵路的樞紐。承擔著全國貨運周轉量的80%和客運周轉量的50%。同北京、莫斯科、首爾、大阪、柏林、伊斯坦佈爾等有定期國際航班。市內交通設施日益增多。全國文化教育、藝術中心,設有國立喬巴山大學(1942)等7所高校及博物館和科研機構。故宮博物館是活佛的故宮,形似大廟,殿堂輝煌。還有昔日活佛避暑的夏宮和唯一的喇嘛寺院。市郊的博格多山,又稱聖山,是蒙古最早的自然景觀保護區之一,現為旅遊勝地。市區東西寬、南北窄。市街中心廣場有中央政府、劇場、電影院、大學、郵電局等排列整齊的現代化建築物。工業主要分佈在西、東、南部,居民多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市郊南部的宗莫德是環繞首都外圍的中央省的省會。

烏蘭巴托國傢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