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至1993年12月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主持下的第8輪多邊貿易談判,也是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最後一輪談判。由於發動此輪談判的部長級會議在烏拉圭埃斯特角城舉行,故稱烏拉圭回合。參加談判的國傢和地區由最初的103個增加到談判結束時的117個,1994年4月簽署檔的國傢和地區達到128個。這也使得烏拉圭回合成為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有史以來議題最多、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多邊貿易談判。

1994年4月15日,中國代表谷永江(中)在烏拉圭回合“最後文件”及《關於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上簽字

  背景 烏拉圭回合談判由美國、歐洲經濟共同體(今歐洲聯盟)、日本等發起,意在遏制20世紀80年代初期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避免全面的貿易戰發生,力爭建立一個更加開放、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談判原定於1990年底結束,但由於在農產品貿易問題上歐共體與美國之間分歧較大,談判一再延宕。後雙方在農產品問題上相互讓步,最終達成一致。1994年4月15日,各締約方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簽署瞭烏拉圭回合“最後文件”和《關於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通過瞭《馬拉喀什宣言》

  目標 在1986年啟動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埃斯特角宣言》中,明確瞭此輪談判的主要目標:①通過減少或取消關稅、數量限制和其他非關稅措施,改善市場準入條件,進一步擴大世界貿 易。②完善多邊貿易體制,將更大范圍的世界貿易置於統一的、有效的多邊規則之下。③強化多邊貿易體制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④促進國際合作,增強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同有關國際組織的聯系,加強貿易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之間的協調。

  議題 烏拉圭回合的談判內容包括傳統議題和新議題。傳統議題涉及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產品、自然資源產品、紡織品和服裝、農產品、補貼和反補貼措施、爭端解決等。新議題涉及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

  成果 烏拉圭回合取得瞭一系列重大成果:多邊貿易體制的法律框架更加明確,爭端解決機制更加有效與可靠;進一步降低關稅,達成內容更廣泛的貨物貿易市場開放協議,改善瞭市場準入條件;就服務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達成協議;在農產品和紡織品、服裝貿易方面,加強瞭多邊紀律約束;成立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