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國傢。全稱烏拉圭東岸共和國。位於南美洲東南部。北鄰巴西,西以烏拉圭河與阿根廷分界,東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660千米。面積17.62萬平方千米,是除蘇裡南外南美洲面積最小的國傢。人口337.2萬(2010)。全國共分19個省。首都蒙德維的亞。

<

  自然地理 全境介於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巴西南部高原之間,地勢北高南低,起伏和緩。多為丘陵和草原,平均海拔116.7米,最高點卡特德拉山海拔514米。南部地形平坦,沿海地區以埃斯特角城為分界點,東部為大西洋沿岸低地,多湖泊和沙丘,陽光充足,氣候涼爽,景色優美,海岸多優良沙灘;西部為沖積平原,拉普拉塔河岸曲折,港灣眾多,對航行和漁業都十分有利。北部為大庫奇裡亞丘陵地帶,一直延伸到巴西南部,間有一些低山。其間樹木叢生,丘陵兩側是一望無際的肥沃草原。河流眾多,主要有烏拉圭河、內格羅河。烏拉圭河是境內最大河流,也是烏拉圭與阿根廷的界河。位於內格羅河上的內格羅河水庫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工湖之一,面積約1萬平方千米。全境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夏季溫暖,冬季涼爽。1~3月為夏季,氣溫17~28℃;7~9月為冬季,氣溫6~14℃。年平均氣溫17℃。平均年降水量1 000~2 000毫米,全年降水均勻。因有廣闊的草原,畜牧業發達而被稱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且盛產紫晶石,被譽為“鉆石之國”。

  居民 人口中白種人占88%,印歐混血種人占8%。城市人口超過90%,是拉丁美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傢。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歷史 烏拉圭的原居居民為查魯亞印第安人。1516年西班牙探險隊到達烏拉圭。1680年葡萄牙人首先在科洛尼亞建立殖民點。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城。1777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烏拉圭民族英雄J.G.阿蒂加斯領導獨立戰爭,1815年控制瞭烏拉圭全境。隨後葡萄牙人從巴西入侵並於1821年將烏拉圭並入巴西,改名西斯巴拉丁省。1825年8月25日,烏拉圭愛國者收復蒙得維的亞城,宣佈獨立。獨立後長期內憂外患。1903年紅黨執政,實行政治、經濟、社會改良措施。20世紀上半葉,烏拉圭政治穩定、福利優厚、社會安寧。20世紀60年代後期,出現“城市遊擊戰”的活動。1973年發生軍事政變,軍政府實行獨裁統治。1984年軍政府還政於民。烏拉圭回歸平穩發展的道路。

  政治 1830年7月18日頒佈第一部憲法,後經多次修改。現行憲法規定,實行民主共和制,設總統和1名副總統,均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隔屆再次參選;總統為國傢元首、政府首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副總統為國會主席和參議院議長。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員和眾議員均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實行志願兵役制。總兵力為25 541人,2008年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9%。紅黨白黨為兩大傳統政黨,曾輪流執政100多年。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進步聯盟–廣泛陣線(由共產黨、社會黨等政黨組成)等左翼政黨也在不斷壯大。

  經濟 烏拉圭是南美洲比較富裕的國傢。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經濟的特點是以農牧產品出口為導向、擁有高素質的勞動人口和人民有較高的生活水平。但其經濟也要受國際市場和巴西、阿根廷經濟形勢波動的影響。20世紀末以來經濟發展乏力,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02.81億美元。貨幣名稱烏拉圭比索。

  可耕地和牧場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0%,其中85%為牧場。糧食基本自給,並有少量出口。稻米出口居世界第6位。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鱸魚、鯷魚和鱈魚,捕魚以近海作業為主。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較重要的鐵、錳礦藏。工業不發達,門類不齊全,重工業基礎薄弱,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有肉類加工、牛乳和幹酪加工、榨油、釀酒、制糖業及紡織業等。紡織業主要加工羊毛和生產棉紡及化纖制品。能源主要依靠石油和水力發電,石油全部依賴進口。烏拉圭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埃斯特角城和蒙得維的亞是主要旅遊中心。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旅遊收入一直是外匯收入的重要部分。公路運輸和內河航運是主要的運輸手段,其中公路交通的貨運量占全部貨運量的80%以上。交通運輸大部分由政府控制。

  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實行以外貿帶動經濟發展,鼓勵出口、出口產品多樣化和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政策。與10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關系,阿根廷、巴西、美國和歐洲共同體是烏拉圭傳統的貿易對象。主要出口產品為羊毛、肉類、皮革、大豆和棉花,主要進口產品為機電產品、原料和燃料。中國是烏拉圭羊毛的重要買主。

  文化 烏拉圭教育事業發達。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大學和專科學校均免收學費。2006年,教育經費預算為6.66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5%。烏拉圭共和國大學是全國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建於1824年。另外,還有私立的天主教大學。《國傢報》是全國第一大報紙,為白黨機關報。其他較重要的報紙還有《晨報》、《共和國報》《最新消息報》等。全國有各類電臺100多傢、電視臺20傢。

  對外關系 主張多元外交,在自決和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保持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在多邊外交領域亦較活躍,多次承擔重要國際會議的東道國。1986年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啟動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即以烏拉圭回合命名。十分重視發展同拉美國傢的友好關系,倡導拉美地區經濟一體化。同巴西、阿根廷存在傳統的密切關系。1991年3月與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組成南方共同市場。重視發展與美國及西歐國傢的傳統友好關系。已同176個國傢建交,在49個國傢設有使、領館。烏拉圭與中國於1988年2月3日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