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現代主義文學先驅。出身於資產階級傢庭。1955~1968年任《黎明》雜誌編輯。曾任冰島作傢協會主席,現任冰島筆會主席。作品有小說、劇本、詩歌和論文,還翻譯瞭許多世界名著。他酷愛旅行,以各種方式到處漫遊,如在格陵蘭拖網漁船上當漁民,在地中海各地當導遊,到世界各地參加國際作傢會議。由於他長期旅居國外,其作品多以國外的背景和事件為創作素材。他較長時間住在巴黎,深受法國文學思潮影響。25歲時發表小說《人總是孤單的》(1950)之後,11957年又發表瞭小說《映在一滴水珠之中》,描述原子彈陰影下的愛情、難民以及對人類安全的新威脅,但是沒有說明事件發生的具體地點。《花園裡的聲音》(1992)是他自己童年的回憶錄,描寫受人愛戴的祖先們。他們是勤勞的農民,也是冰島有財有勢、有輝煌業績的人。作品十分生動,充滿激情。《金槳船》(1996)是他的第二部回憶錄,主要描寫他與冰島和歐洲文藝界著名人士的交往。其他長篇小說還有《小鳥說趕快趕快呀》(1968)、《大槌捶打聲》(1970)、《灰沼澤在擴大》(1986)和《深夜屠殺》(1989)等。《灰沼澤在擴大》是一部描寫19世紀冰島一對同父異母兄妹戀愛並受到當局訴訟的歷史小說。為此,他於1988年獲北歐理事會文學獎。1992年又獲瑞典學會北歐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