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小說傢、戲劇傢。生於西西裡島卡塔尼亞市的一個貴族傢庭,卒於卡塔尼亞市。祖父是秘密革命組織燒炭黨的成員。16歲時,在詩人和愛國者、他的老師阿巴特的幫助下,根據一個歷史故事,創作瞭第一部小說《愛情與祖國》(1856~1857)。這部作品沒有出版,僅發表瞭其中兩章。1858年,他進入卡塔尼亞大學學法律,不久即發表瞭《山地的燒炭黨人》(1861)和《在瀕海湖上》(1863)兩部長篇篇小說,取材於現代歷史,描寫意大利人民反抗侵略、爭取獨立和自由的鬥爭,表達瞭當時高漲的民族復興運動的精神,但藝術上還不成熟。

  1865年,維爾加去佛羅倫薩,一直住到1871年。在那裡,他和文學界接觸,與文藝理論傢、作傢L.卡普安納結下親密友誼,寫出瞭兩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小說:《一個女罪人》(1866),描寫一個輕浮女人的可悲結局,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勝於愛情的現實;《一個修女的故事》(1869),描寫一個年輕的修女因為失戀而異常悲傷,最後病死在修道院裡。這部作品在當時較為流行,但傷感氣氛濃厚。

  1872年,維爾加移居米蘭,住到1893年。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他和許多作傢結下友誼,參加瞭對各種流派的討論和論戰;與卡普安納一起奠定瞭真實主義的理論基礎。此外,他還創作瞭3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氣息但缺乏思想深度的小說:《夏娃》(1873)、《真老虎》(1873)和《埃羅斯》(1875)。

  中篇小說《奈達》(1874)描寫一個窮苦姑娘的苦難身世,是維爾加的第一部以西西裡為背景的真實主義作品。他的創作從此進入新階段,並達到最高成就,成為真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人物。

  短篇小說集《田野生活》(1880)和《鄉村故事》(1883)是維爾加的主要作品,充滿19世紀下半葉西西裡農村的生活氣息,表達瞭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地主、官吏及新興資產階級的憎恨。《田野生活》中的《鄉村騎士》曾由維爾加改寫成劇本(1884),以後又由作曲傢P.馬斯卡尼譜曲,改編為歌劇。

  維爾加曾計劃以《被征服者》為標題,創作5部長篇小說,但後來僅完成瞭兩部。其中《馬拉沃利亞一傢》(1881)是維爾加的代表作。小說描寫馬拉沃利亞一傢的悲慘遭遇,深刻地反映瞭西西裡漁民的苦難生活和漁村的真實狀況。主人公安東尼·馬拉沃利亞是一個忠厚、正直的貧苦老漁民,他希望靠一條舊漁船和兒孫們的辛勤勞動擺脫貧困的命運,但是海上風暴毀掉瞭他的漁船,兒子也葬身魚腹,瘟疫又奪去瞭他兒媳婦的生命,他自己在高利貸的盤剝下,傾傢蕩產,最後孤獨地死去。《堂·傑蘇阿多師傅》(1889)寫傑蘇阿多從苦力和泥水匠成為財主。為瞭擠入上層社會,他與一個破落貴族傢的小姐結瞭婚,但受到當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排擠和打擊,最後破產死去。作品通過傑蘇阿多發跡和衰敗的經歷,揭露瞭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給農村人民造成的危害。

  三幕悲劇《從你的到我的》(1903)寫一個礦工領袖盧洽諾為瞭獲得硫磺礦礦主的產業而背叛罷工工人的故事。1906年改寫成小說,這也是他最後的一部小說。

  維爾加還寫瞭一些取材於市民生活的短篇小說以及由短篇小說改編的劇本,但思想上、藝術上均大為遜色。20世紀初,真實主義出現瞭危機,他也停筆。

  維爾加的作品吸取瞭西西裡民間語言的語匯、諺語,文辭淳樸、自然、生動,人物性格鮮明,自然景物描寫真實、簡練,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這些作品以感人的藝術力量,揭露瞭民族復興運動以後資產階級為粉飾現實而制造的繁榮興盛的假象,揭示出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反映瞭19世紀末意大利社會的陰暗面。由於作者對資產階級革命感到失望,看不到解決社會矛盾的前景,因而作品中時常流露出悲觀、哀傷的情調。

  以維爾加為代表的真實主義,在創作思想和藝術手法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意大利新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瞭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