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生物化學傢。生於赫爾辛基,卒於赫爾辛基。先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學習文科,後轉入化學專業,1919年獲博士學位,1924年任赫爾辛基大學講師,1939年任該校教授。芬蘭是冬季漫長而又寒冷的國傢,如何在冬季保持牲畜飼料的新鮮,維爾塔寧認為寒冷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如果土壤肥力缺乏含氮物質,生長出來的飼草也缺氮。通過研究如何經濟地生產和儲存青飼料,他發現平時儲藏的青飼料之所以會變質腐敗,是由於青飼料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瞭乳酸、丁酸和蛋白質分解物,因此他發明一種種方法,往新儲存的青飼料中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使之酸化,從而解決瞭飼料儲存問題。這種方法被稱為“維爾塔寧法”。此法使農民不必過多地依賴季節氣候,晚收飼料也可用此法處理,不僅所含熱量充足,味道適宜,維生素A和C含量也不減少。他還研究瞭對牲畜生長最為重要的豆科植物,發現有的植物利用有機含氮化合物作為養料,盡管被吸收的化合物不多,但對植物生長產生顯著影響。由於對農業的重要貢獻,維爾塔寧獲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