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心理學傢、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生於捷克斯洛伐克佈拉格,卒於美國紐約州新羅謝爾。早期學習法律和哲學,後轉學心理學。1904年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12年與W.克勒及K.科夫卡在法蘭克福共同研究似動現象。在此基礎上建立瞭格式塔心理學。1916~1929年間,任職於弗裏德裡希–威爾海姆大學,此後又回到法蘭克福。由於對希特勒不滿,1933年離開德國,受聘為美國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

  韋特海默一生著述不多,但對格式塔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格式塔心理學這一術語由他首創。他主張從直觀上把握心理現象,並把整體結構的動態屬性看成是心理現象的本質,認為應從整體到部分“自上而下”地理解心理現象。他還試圖以動態交互作用解釋神經活動和知覺間的關系,總結出有關知覺的一系列規律。1933年以後對思維作瞭深入研究,反對把聯想主義和機械識記作為思維過程的基礎,特別強調思維和理解來自對結構的重組或創新。

  韋特海默的著作以論文為主,《運動視覺的實驗研究》(1912)提出瞭他的格式塔心理學思想;重要專著有《創造性思維》(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