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壯族詩人。廣西橫縣人。少年時代即喜愛民間文學,高中時發表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敘事詩《玫瑰花的故事》。1953年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習期間發表根據壯族民間傳說創作的長詩《百鳥衣》,1956年和1959年兩次出版單行本,引起廣泛的反響,並被譯成英、俄等外國文字。大學畢業後做過地方文藝刊物編輯、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及基層行政工作。其間發表反映廣西壯族人民革命歷史鬥爭生活的長詩《鳳凰歌》(1964)等。1980年到廣西師範學院任教,從事民族族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歷任民族民間文學研究所所長、中文系教授。曾出版專著《壯族民間文學概觀》。1991年後任廣西作傢協會主席,廣西文學藝術屆聯合會主席、黨組書記,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1996),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百鳥衣》是韋其麟的代表作,它描寫壯族青年古卡和美麗姑娘依俚為瞭追求愛情和幸福而向邪惡勢力堅決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長詩取材於民間傳說,反映壯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被譽為“經過整理和改編的民間創作的珍品”(周揚)。主要作品還有詩集《尋找太陽的母親》(1987)、《童心集》(1987)、《含羞草》(1987)、《夢的森林》(1990)、《苦果》(1994)、《廣西當代民族作傢叢書·韋其麟卷》(2001)等。其中《鳳凰歌》、《尋找太陽的母親》和《童心集》分別獲得第一、二、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