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畫傢。生於切列波韋茨市的一個貴族傢庭。少時在海軍士官學校學習,由於愛好美術,1861年畢業後即投考聖彼德堡皇傢美術學院。3年以後因對學院守舊的傳統不滿,離開學院,後在巴黎斷斷續續學瞭一些時候。喜愛旅行,到過高加索、克裏米亞和多瑙河一帶。先後到過印度、敘利亞、巴勒斯坦、美國和日本。對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有很大的興趣,常以此作為繪畫的題材。韋列夏金所處的年代,俄國南方時有戰爭發生。他曾說:“我想看一看各式各樣的戰爭,並在畫面上正確地表現它們。”他參加過俄土戰戰爭、巴爾幹戰爭,1904年在日俄戰爭中死於中國的旅順口。成名作《中亞組畫》(1871~1873),除瞭描繪中亞落後的社會制度及其風俗外,主要以1867~1870年的戰爭為題材,對普通的俄國士兵表示瞭深切的同情。組畫中的《戰爭的祭禮》(1871),畫面上是堆成金字塔形的無數骷髏,畫傢在特制的畫框上寫瞭“獻給所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偉大征服者們”,並自稱這是一幅“尖銳的諷刺畫”。他的組畫還有《巴爾幹組畫》、《印度組畫》和《死刑三部曲》(《羅馬人統治時代的十字架刑》、《在俄羅斯的絞刑》、《不列顛統治下的印度炮刑》),揭露瞭奴隸主統治者、封建統治者和資產階級統治者對人民的鎮壓。韋列夏金最後的大型組畫是《1812年》,共20幅,以連環畫的形式敘述瞭1812年俄國人民抵抗拿破侖侵略的事跡。

《販賣幼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