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D.韋克斯勒編制的一系列智力量表,包括韋克斯勒–貝魯弗量表(WBⅠ,1939)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1955)、韋克斯勒兒童智力量表(WISC,1949)、韋克斯勒幼兒智力量表(WPPSI,1967)及修訂本共10套,簡稱韋氏量表,其中WAIS、WISC和WPPSI更為著名。

  韋克斯勒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當時流行的斯坦福–比內智力量表是為兒童編制的,用來測量成人有一定困難。他還認為,該測驗驗以言語測驗為主,非言語的項目太少,而且使用智力年齡計分存在不合理性,因而於1939年首先公佈瞭一種包括言語測驗和操作測驗兩部分共10個分測驗的成套智力測驗,即韋克斯勒–貝魯弗量表(WBI)。其測量結果用分數量表表示。該測驗在1942年修訂後改稱為韋克斯勒軍隊智力量表(WBII)。後又經多年研究,逐步發展為現有的韋氏智力量表系列。

  韋氏量表的特點是設立瞭若幹分測驗以測量各種能力。這些分測驗分成兩個范疇,即言語分量表(VS)和操作分量表(PS),二者合稱全量表(FS)。言語分量表包括的分測驗主要有常識、背數、詞匯、算術、理解、類同等;操作分量表包括的分測驗主要有填圖、圖畫排列、積木、拼圖、數字符號、迷宮等。另外,韋氏智力量表中計算智商時采用的是離差智商。離差智商不僅可以表示個體智力的高低,還可以表示個體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使用韋氏量表進行測量可以得到言語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全智商(FIQ)。這也是韋氏量表與斯坦福–比內智力量表的不同之處。

  在中國,1979~1981年龔耀先主持修訂瞭WAIS,稱為“中國修訂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1980~1986年林傳鼎和張厚粲主持修訂瞭WISC–R,稱為“韋氏兒童智力量表中國修訂本”(WISC–CR);同年龔耀先和戴曉陽主持修訂瞭WPPSI,稱為“中國韋氏幼兒智力量表”(C–WYCSI)。此外,李丹和朱月妹等還分別制定瞭WISC–R及WPPSI修訂本的上海地區常模。這些修訂本的形式和年齡范圍均與原本相同,但按中國文化背景修改瞭一些分測驗中的某些項目,各修訂本的修改幅度不同。

  韋克斯勒量表的優點主要有:①便於測量各種智力因素。②測驗的年齡覆蓋范圍大。③發展瞭離差智商的計算方法。韋氏量表的缺點為:①實施起來比較復雜,而且時間比較長。②三套量表難度的銜接不好。如追蹤測量,先作兒童量表後作成人量表時,後者的智商往往高於前者很多(排除瞭學習效應因素)。③分測驗中有些起點偏高,可能由於取樣時排除瞭智力低下的人,所以不便於測量低智力的受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