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或4人在中隔一網的場地上,用球拍往返擊打一個有彈性的橡膠小球的球類運動。

圖1 網球場地

  簡史 網球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13世紀法國傳教士在在教堂回廊裡用手掌擊球的遊戲——法語稱“jeu de paume”。英語網球tennis是從法語tenez(運動員發球時提醒對方的感嘆詞)演變而來。用15分為記分法始於15世紀,它是參照天文學中的六分儀而來。六分儀與1/6個圓一樣共有60度,每度分為60分。當時網球比賽每局有4分,4個15分為一度,4個15度構成1/6的圓,采用15為基數來計算每一球的得失。至於45改成40是為瞭報分發音簡便的原因。最初每盤為4局,每局4分。到17世紀初改為每盤6局。14世紀中葉,這種供貴族消遣的室內活動從法國傳入英國。1873年英國人M.溫菲爾德將早期的網球打法改進,變成夏天在草地上娛樂的草地網球。1875年英國的板球俱樂部制定瞭網球比賽規則。1877年全英板球俱樂部在溫佈爾登舉辦瞭第1屆草地網球冠軍賽。

圖2 網球運動的發球動作

  1912年3月1日,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等12國的網協代表在巴黎召開會議,成立國際網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1980年中國網球協會被正式接納為會員。

  中國的網球運動是在19世紀後期,由英、美、法等國的商人、傳教士和士兵相繼傳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的7屆全國運動會上都設有網球比賽(第4屆增設瞭女子網球比賽)。在第8屆遠東運動會上,以邱飛海林寶華為主力的中國隊贏得瞭冠軍,許承基還蟬聯瞭1938年和1939年英國硬地網球錦標賽的兩屆單打冠軍。1949年後,網球運動有瞭新的發展。1953年,在天津舉行的4項球類(籃、排、網、羽)運動會中設立瞭網球比賽。1956年舉行瞭全國網球、羽毛球錦標賽,並正式成立瞭中國網球協會。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網球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瞭良好的成績。如在1979年10月的“博登國際網球賽”中,餘麗橋陳娟獲得女子雙打冠軍;1980年10月在東京的女子網球公開賽中,餘麗橋獲單打冠軍;2004年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雅典)網球比賽,李婷孫甜甜奪得女子雙打金牌;2006年1月和7月,鄭潔晏紫又奪得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和溫佈爾登網球公開賽女子雙打冠軍。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上,晏紫和鄭潔獲得女子雙打銅牌。2011年6月4日,李娜獲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冠軍。網球運動在中國日漸深入人心。同時,中國成功舉辦重要的網球賽事也促進瞭網球運動的開展。如1980年10月13~19日,在廣州舉辦瞭“萬寶路廣州網球精英大賽”,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的大規模網球比賽;2002年11月12~17日,在上海舉行ATP網球大師杯賽;2004年開始,每年一屆的中國網球公開賽是中國舉辦的最高級別的網球賽事。

  場地 23.77米×8.23米的長方形平整地面,有草地、硬地、泥沙地或瀝青塗塑等合成材料制成的場地。球網(網中央高度為91.4厘米,網兩端柱高1.07米)將全場隔成相等的兩個半場,接近球網的兩邊有4塊同為6.40米×4.115米的區域為發球區,雙打場地的兩邊較單打場地每邊寬1.37米。

  器材 球拍為帶有長柄的橢圓形框子(以木、金屬或石墨制成),框上用羊腸線、牛筋線或尼龍線穿織編成拍面;球為有彈性的充氣橡膠球,球面覆以白色或黃色毛質纖維,球直徑6.35~6.67厘米,重56.70~58.47克。

  比賽規則 單打比賽,雙方站在各自半場內,發球員先自右半場端線後,拋起球,球落地前,將球擊至對方右發球區內,除此之外均為失誤壞球;第一次發球失誤,可在原地發第二個球,連續兩次失誤,即失一分,倘第一個發球成功,不再發第二個球。發球員每得或失一分則變換一次發球方位(左、右半場端線後)。接球員還擊成功發球,如此往返隔網對擊,至一方擊球落網、出界或失誤即為對方得1分。雙方可擊落地前的凌空球,或落地1次的球,擊落地兩次球,為失一分。先得4分的一方為勝1局,每局各得3分時為“平分”,“平分”後凈勝2分即勝該局,勝6局為勝1盤。雙方各得5局,須一方再連勝2局,即勝該盤。若雙方各勝6局,須再打一局,先得7分並凈勝2分者(若各得5分,須打至一方凈勝2分)勝該盤。男子單打、雙打取5盤3勝制或3盤2勝制;女子單打、雙打及混合雙打為3盤2勝制。國際叫分法是勝1分叫15,勝2分叫“30”,勝3分叫“40”,雙方得“40”叫“平分”。雙打比賽,雙方應按次序發球,分局輪換。

  當今較有影響的網球國際大賽有:①溫佈爾登網球公開賽。始於1877年6月26日,地點在倫敦的溫佈爾登,場地為草地。②美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81年8月28日,地點在紐約的弗拉辛梅德,場地為硬地。③法國網球公開賽。始於1891年5月29日,地點在巴黎的羅蘭加洛斯,場地為黏土砂地。④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始於1905年1月16日,地點在墨爾本,場地為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