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傢。生於湖南零陵,原籍江西吉安。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任教於南開大學。1958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副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後到南開大學任教。1977年任教授。曾任南開大學數學系副系主任、數學研究所副所長。1984~1989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現行教師節的倡議人之一。1988年獲澳大利亞麥克裏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1993~1998年任汕頭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研究概率率論、隨機過程。在隨機過程研究中徹底解決瞭生滅過程的構造問題,創造瞭極限過渡的概率構造法,求出瞭生滅過程泛函的分佈。最先引進多參量奧恩斯坦–烏倫貝克過程,並取得系統成果。研究佈朗運動與位勢論的關系,求出佈朗運動末離球面時間、位置、極大遊程的分佈,獲得馬爾可夫過程的常返性、零一律等成立的條件,所得零一律被稱為“王梓坤零一律”。在國內最早研究隨機泛函分析,得到廣義函數空間中隨機元的極限定理。創造瞭多種統計預報方法及供導航用的數學方法。有《隨機過程論》(1965)、《概率論基礎及其應用》(1979)、《生滅過程與馬爾可夫鏈》(1980)、《佈朗運動與位勢》(1983)、《馬爾可夫過程和今日數學》(1999)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