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傢、詩人。字劍三。山東諸城人。卒於濟南。1918年初考入北京中國公學。8月,在《婦女雜誌》發表其第一篇白話小說《紀念》。後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1924年任中國大學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兩年後遷居青島。20世紀30年代為避文禍曾遊歷歐洲,1935年回國後到上海主編《文學》月刊。1938~1941年,在上海暨南大學等校任教授。抗日戰爭勝利後返回青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山東大學教授兼文學系主任任,以及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等職。

  出版於1922年的《一葉》是王統照最早的現代白話長篇小說之一。192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春雨之夜》多表現知識青年對“愛”與“美”的憧憬及幻滅後的悵惘苦悶,筆調清新,詩情蕩漾,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早期發表的新詩大多收入《童心》,富於哲理意蘊,文字輕靈含蓄,不拘格律。193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山雨》寫北方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逐漸覺悟,是30年代中國文壇上一部重要作品。此外,尚有短篇小說集《霜痕》、《號聲》、《華亭鶴》、《銀龍集》,長篇小說《黃昏》、《春花》、《雙清》,散文集《北國之春》、《繁辭集》,詩集《夜行集》、《橫吹集》、《江南曲》等。

  王統照的早期小說詩化地表達瞭對個體生命生老病死的感傷,中後期的短篇《沉船》及長篇《山雨》標志著他轉向以現實主義手法反映社會現實,描寫民生疾苦,有較濃鬱的地方色彩。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6卷本《王統照文集》(山東人民出版社,1980~1984)是他的作品比較完整的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