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盛唐詩人王維、孟浩然與中唐詩人韋應物、柳宗元的合稱。唐末司空圖最先將王維、韋應物並提:“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緻,格在其中。”(《與李生論詩書》)宋陳師道、張戒等繼承其說。宋蘇軾最先將韋、柳並提:“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書黃子思詩集後》)嚴羽、方回、許學夷等繼承其說。王、孟並稱始於明代,如胡應麟說:“王、孟閑澹自得,其格調一也。”(《詩藪》內編卷二)此說贊同者多,已成為明清詩論傢之公論。王、孟、韋、柳並稱亦始於明代:“陶(淵明明)之繼,則韋、孟、王、柳之得意者,精絕超詣,趣與景會。”(張以寧《黃子肅詩集序》)至清初,“王漁洋倡神韻之說,於唐人盛推王、孟、韋、柳諸傢,今之學者翕然從之”(梁章鉅《退庵隨筆·學詩二》),所以清代四人並稱說流行,且有將四人之詩合為《唐四傢詩》刊行者。

  明清詩論傢將四人合稱的理由主要是:四人皆學陶淵明,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內容多寫自然景物,風格清微淡遠。但四人都不是純粹的山水田園詩人,加上他們所處的時代、身世遭遇、思想性格不同,詩歌創作的總體風貌也存在若幹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