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代前蜀主王建之墓。又稱永陵。位於四川成都永陵路。王建卒於光天元年(918),同年入葬。墓於1942~1943年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有成都永陵博物館,為成都市旅遊景點。

  此墓陵臺呈圓形,高約15米,直徑80餘米,以土夯築,基部周圍壘條石。週邊有磚基3道,可能是陵垣遺跡。陵南300米處曾出土文官石像1軀。墓墓室在陵臺下,南向,無墓道,全長30.8米。有前、中、後3室,側壁均用紅砂巖砌突出的肋,上部向中心鬥合,形成一道道石拱券。其間再砌石塊、鋪石板,形成墓室(圖1)。這種拱券形式為五代時所罕見。拱券及石板表面均塗抹細泥、白堊,其上施彩,券頂為天青色,壁面朱色。中室有須彌座式石棺床,上置棺槨,棺床四周有伎樂浮雕。所雕樂器組合屬燕樂,屬漢化的龜茲樂系統,但雜有清樂系統樂器。棺床兩旁有托棺床的十二神半身石像,均頂盔披甲,形象孔武肅穆。後室石床上置墓主圓雕石像,為古代寫實肖像佳作(圖2)。墓早年被盜,殘存銀、銅、漆、玉、石、陶隨葬品30餘件。後室出寶盝、謚寶、冊匣、玉冊,是研究唐五代有關文物制度的寶貴資料。

圖1 王建墓墓室

圖2 王建石像(頭戴折上巾,身著袍 。濃眉深目,隆準高顴,薄唇大耳,與史載王建相貌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