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心學傢。字汝中,號龍溪,學者稱龍溪先生。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是王守仁的學生,從事講學四十餘載,潛心傳播王學,是王門後學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龍溪全集》20卷。

  針對王守仁晚年提出的“四句教”,王畿的理解與錢德洪不同。他們曾在天泉橋向老師王守仁求證,史稱“ 天泉泉證道 ”。王畿以“四無說”來理解“四句教”:“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意即是無善無惡之意,知即是無善無惡之知,物即是無善無惡之物”。對於王守仁的“致良知”之說,王畿認為良知原是當下現成,先天自足,不假思慮。“良知一點虛明,便是作聖之機,時時保任此一點虛明,不為旦晝梏亡,便是致知。”(《王龍溪語錄·龍華會記》)良知為修學之本體,一悟本體,即是功夫。王畿後來被歸為“良知現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