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字石穀,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主人等。江蘇常熟人。祖上五世均善畫,父王雲客專畫山水,畫風秀雅。王翬自幼受傢庭影響,喜愛繪畫,先拜同裏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幾可亂真,青年時一度以此謀生。後受王鑒賞識,被其收為弟子,教他讀書和學習書法。王翬從此精研畫理,大量臨摹古人名作,文思畫藝大進,在畫壇上嶄露頭角名聲日著。後王鑒遠出為官,又將他推薦給王時敏敏學畫。王翬得到名傢親授,又博覽古人名作和遊歷真山真水,畫藝益臻成熟,名聞海內。康熙三十年(1691)詔畫《康熙南巡圖》,他與弟子楊晉等北上京師,越6年而成,聖祖玄燁賜書“山水清暉”四字,並欲授以官職,王翬不受,南歸。傢居20餘載,以作畫為業,從其學畫者甚眾,如楊晉、顧昉蔡嘉徐政宋駿業姚匡等,形成虞山派。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為四王,再加吳歷、惲壽平又稱清初六傢。曾孫王玖(字次峯,號二癡)、亦有畫名,與王昱王愫王宸稱為“小四王”。王翬的山水畫雖以臨古入手,但並非專摹一傢,王維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巒遠渚、巨然的秋山蕭寺、王詵的漁村小雪、米氏父子的雲山煙雨以及元代趙孟頫、黃公望、吳鎮、王蒙、倪瓚的作品,都是他摹繪的對象。融會貫通,合眾長於一手,但又不完全為成法所束縛,註重寫生,曾與惲壽平同登虞山劍門作畫,畫有《虞山十二景圖》。評者以為王翬山水畫格調明快生動,章法多變,渲染得法,富有寫生意趣。同時也指出他用筆刻露,用墨少變化,構圖過於壅塞等缺點。代表作有《寒塘㶉樭圖》《秋山蕭寺圖》《虞山楓林圖》、《秋樹昏鴉圖》、《千巖萬壑圖》(見圖)等,其畫風影響至清代。

《千巖萬壑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