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面荷載通過吊索或吊桿傳遞到固定在筒體或柱上的水準懸吊梁或桁架上,並通過筒體或柱傳遞到基礎的結構體系。懸吊結構的水準荷載也由筒體或柱承受。懸吊結構的造型新穎,建築功能多樣,能充分利用鋼材和預應力混凝土的受拉工作性能;但井筒受力較大,對地基基礎的要求較高。

  分類 按支承情況分筒體和柱兩種懸吊結構。

  筒體支承 分中心筒和多筒兩種體系。

  ①中心筒體系。由中央抗剪薄壁筒外伸懸臂梁或桁架構成基本結構,再從懸臂結構下垂吊桿或吊索懸掛樓層。也可以將吊索直接繞過筒體頂部兩邊懸掛樓層而不再設懸臂桁架(圖1)。南非約翰內斯堡國傢銀行采用這種體系做瞭37個懸掛樓層。

  ②多筒體系(橋式體系)。由多個剪力墻筒體作為主要承重構件,樓面荷載通過懸吊梁或桁架傳送到筒體上(圖2)。

  柱支承 用框架柱或獨立柱為主要承重構件,如香港匯豐銀行大廈(47層)以8組鋼柱為主要承重構件(每組4根直徑1.4米的圓管柱),每5~7層樓面懸掛在一組(8榀)水平懸吊桁架上。

  計算要點 筒體懸吊結構可以按獨立懸臂對井筒進行近似計算。通用的較精確的計算方法是桿系-薄桿系空間分析方法;這時桁架、梁、吊桿、柱可作為三維空間桿件計算,井筒作為空間薄壁桿件,用空間結構矩陣位移法由大型電子計算機進行內力、位移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