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大型工具式範本,以工業化方法在現場灌築混凝土承重牆體的房屋,適用於內牆較多的住宅、旅館等。20世紀初,西歐已建成一些低層的用大範本現澆混凝土牆板的房屋,但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未得推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房荒嚴重,促進瞭建築業和建築工業化的發展。由於範本技術和施工機械的改進,西歐和北歐的一些國傢從50年代開始廣泛採用大範本現澆工藝建造高層混凝土牆體房屋。蘇聯和東歐等國傢從60年代發展這類房屋,美、日等國傢也有發展。70年代中期,中國建成瞭一批4~116層用大模板現澆混凝土墻體房屋的試驗性工程,取得初步成效。這種房屋的結構整體性能好。和預制裝配房屋相比,可以節省建預制構件廠投資和大型運輸設備。和框架結構房屋相比,用鋼省、隔墻裝修簡單、房間內無外露的梁和柱,現澆墻體表面平整,可以減少裝修工作量,工人勞動強度減輕,模板周轉快、工期短,工藝易於掌握。從1977年起,中國通過試驗將一部分大模板建築的混凝土外墻改用磚墻,將現澆大模板技術(內承重墻)、傳統砌磚技術(外墻)和工廠預制技術(樓板、樓梯、陽臺)三者結合綜合應用於6層左右的住宅建築。此後,各種類型的現澆大模板房屋在各地迅速發展。

  建築和結構要求 為瞭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房屋的基本尺寸應符合一定的模數。在中國,開間和進深宜符合30厘米的倍數,以便選用標準型號的構配件,並便於模板定型化。在地震區要力求建築物體型規則,盡量避免平、立面的突然變化,內外縱墻宜拉直,內模墻的位置可少量錯開。現澆墻體房屋多按剪力墻結構設計。房屋的垂直荷載(見荷載)、風荷載、地震作用及溫度收縮影響主要由鋼筋混凝土剪力墻承受。結構構造要保證每片剪力墻的安全,並加強各剪力墻之間以及樓板和剪力墻之間的連接。

  模板 定型模板面積較大,高約為層高,長約為進深或開間尺寸,故重量亦較大。用起重機整體安裝,施工方便。模板構造包括面板、骨架、支撐系統和操作平臺。面板一般采用4~5毫米厚的整塊鋼板,也可用厚2~3毫米的定型小鋼模拼裝成整間大的模板以及厚12~24毫米的多層防水膠合板等。骨架通常由型鋼焊成橫、豎肋。支撐系統一般也由型鋼組成。為便於制作、運輸和堆放,除面板和骨架焊成整體外,其他部分可分塊制作,現場組裝。為瞭減少模板型號和增加靈活性,可以標準層房間常用的進深、開間作為基本板面尺寸,再輔以30厘米或60厘米寬的拼接板,以適應建築平面按30厘米模數制進位的變化。標準房間宜采用整塊鋼板焊成的大鋼模,異形房間宜采用定型小鋼模或多層膠合板等組拼。在寒冷地區冬季施工時,模板背面要附保溫設施或加熱管線。

  施工工藝 在常溫條件下,大模板一般每24小時可周轉一次,每天完成一個流水段的墻體混凝土的灌築。混凝土強度超過1.0兆帕可以拆模,達到4.0兆帕以上可以承受樓板和施工荷載。大模板施工主要工序包括:抄平放線、敷設鋼筋、固定門窗框、安裝模板、灌築混凝土、養護、拆除模板、整修墻面及安裝預制構配件,安裝建築設備等。施工設備主要為配套的模板、吊裝機械(一般采用塔式起重機)、混凝土機械(攪拌、運輸、振搗用機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