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林業服務的各類道路總稱,是林業生產建設環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森林開發利用到撫育更新,都有重要作用。

  林區道路類型 按基本功能可分為:①集材道路。由木材採伐點至裝車場間所開闢的簡易道路,專供集材使用。一般線路較短,無嚴格標準,占地較多,毀幼樹嚴重。凡屬間伐區或地形條件許可,一些國傢已多採用架空索道和直升飛機集材。②運材道路。為林區道路的主體,直接承擔木材由裝車場到貯貯木場的輸送任務。根據運材工具和運量大小的不同,道路構築的型式與標準有很大差別。③營林道路。根據造林、育林、護林等工作的需要,從森林經營局、所,到各營林點所修築的正規道路。平常交通量甚小,為確保長期使用,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標準。在貫徹“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方針,執行采育結合的林區,運材道路與營林道路往往融為一體。

  林區道路是林區主要運輸途徑,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自然情況,還有鐵路、水槽、索道等運輸方式。在寒冷地區,利用自然條件,對地面加以修整和澆築,構成臨時性的冰雪道路,用牲畜、拖拉機或汽車拉運材木。這種路輸送能力低,受季節氣候限制大。

  林區道路網 為實現林業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道路網由幹線、支線和岔線構成。根據路線服務范圍和性質,規定各種不同的技術指標。道路網密度是指單位林地面積上擁有的道路數量,以米/公頃表示,它是林區完善程度的重要標志。中國森林履蓋率(1982年統計)為12.8%,已有林區道路約14萬公裡,在完善開發的甲類地區,林區道路網密度為6~12米/公頃(上列數字均未包括臺灣省)。